诸葛亮把姜维留给了蜀国,为什么最后还是惨遭灭国?

2020年07月14日13:17:43

诸葛亮给蜀国留下一个姜维,为什么还会被灭国?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情缘阅读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众所周知,三国后期,诸葛亮虽然病逝五丈原,却仍留下了唯一的徒弟姜维辅佐蜀汉,希望能够匡扶汉室,完成天下一统的夙愿。只是,最后我们都知道了,诸葛先生的遗愿没能达成,留下千古叹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那么,有一个疑问,为何诸葛亮给蜀汉留下了一个姜维,还是亡国了呢?是姜维能力欠缺,还是另有隐情?

首先,我们来聊一聊姜维。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姜维的才学,最好的介绍语,大概就是,他吸引了诸葛亮收他为徒。为什么呢?因为姜维最开始是马遵的手下,诸葛亮进攻祁山之时,他被打败,而诸葛亮居然不计前嫌,认为这个手下败将“ 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季常(马良)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之后更是收他为徒,让他成为了征西大将军。如果不是颇具才气,诸葛亮怎么会如此青眼有加?不仅有才,姜维还有连诸葛亮都无法媲美的地方,那就是,他还能亲自上阵,金戈铁马毫无畏惧。简而言之,这样的姜维,文韬武略,才华横溢,治国一把好手。

既然不是姜维不行,那么有他在,蜀汉还会灭亡呢?这背后的隐情,我们只能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去分析,去猜测。

234年,诸葛亮病故北伐途中,司马懿得知消息后,兵临城下,立刻进攻,而姜维临危不乱,战鼓擂,大旗树,一副要和司马懿正面对垒的阵势,吓跑了多疑的司马懿,以不费一兵一卒,保存蜀国大军的实力的功劳,归国后,被册封为平襄侯,统领全军,一跃成为蜀国最高权位的大将之一。可是,看似位高权重的他,能做的却很有限,在之后的二十年,他能做的只有两件事,第一件是率军平定蜀国四周叛乱,第二件是贯彻实施诸葛亮的策略,以攻为守,主动出击,步步蚕食进攻魏国,从238至262年,姜维十一次北伐,在“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情况下,胜五次,平手四次,败两次。

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说来话长。

首先姜维在诸葛亮死后,在蜀汉朝堂地位很尴尬,他之前是为降臣来到蜀汉的,所以后来,无论他是否手握大权,在朝中都是没有根基的,其次,当时宦官弄权,庸君当政,他还受到宦官黄皓等人的对抗,排挤,刘禅的怀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十一次北伐,最成功的一次几乎要攻入长安,可是,刘禅在黄皓的挑拨下,居然相信姜维成功后会谋反,而急令他速回成都,让姜维前功尽弃!

263年,魏国钟会邓艾率领大军进攻蜀国,钟会与姜维剑阁激战,在这里不得不提一句,姜用几万军队,硬生生抵挡住了钟会二十万大军。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姜维没有等到钟会粮尽退兵,邓艾已经领兵抄小道走阴平直达绵竹,在那里,守将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英勇战死,绵竹失守,而此时此刻,刘禅一封降书传来,姜维无奈,只能投降。

这一战后,成都城内,有的大臣告老还乡,有的以身殉国,而姜维成了钟会的手下,而他一生中,最漂亮也是最悲壮的一战自此打响了,这一次,他一个人,就是一支军队。一方面他顺承钟会,而且他让钟会对他毫无防备到了视同己出,出门都坐在同一个马车上。另外一方面,他做了一件事,他先凭借心机智谋,帮钟会除掉了邓艾,又用三寸不烂之舌,策反了钟会,令他决定倒戈,重立刘禅为皇帝。姜维这一仗,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这一切做好以后,深感复国有望的姜维,修写了一封密书给刘禅: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然而,这一切,停止在了264年正月十八日,消息被泄露,钟会没能成功倒戈,在成都的蜀国宫城内,因不敌胡渊而战死。而姜维,他亲眼目睹这一切以后,知道复国再无望,挥剑自刎。姜维死了,蜀汉真正意义上,在三国政治舞台上宣告谢幕了。

纵观姜维的一生,哪怕师承诸葛亮,一身文武艺,他有心完成蜀汉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最终还是过成了一个悲剧人生,最终他也只能饮恨自杀,而姜维之死的根源,说到底,也是为什么诸葛亮留下了亲传弟子姜维,蜀汉还是会灭亡的答案——当时的蜀汉大势已去,内有宦官挑拨,庸君无为,外有强敌来势汹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