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臣说了什么,让慈禧推行了立宪?

2020年07月15日16:04:22

还不知道慈禧问立宪有何好处 大臣回答10个字 说动慈禧推行立宪,下面情缘阅读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中国自近代以来,屡遭内患外侮。闭关锁国百年之后,清朝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制度上,都与西方产生了巨大的落差。

一开始,晚清的开明人士寄希望于学习西方的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但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甲午战后,西方列强不满日本独占在华的利益,纷纷要求清朝租借和割让土地,一时间对清朝形成了瓜分豆剖之势。面临国家灭亡的危机,清朝不得不开始转而寻求制度上的改革,最早的尝试即为戊戌变法。

然而,由于帝后之间的权力矛盾,戊戌变法实行百日,慈禧便借口软禁光绪,逮捕维新党人。清廷下定决心,轰轰烈烈开展的戊戌变法,最后也以失败告终。

在这之后的三年间,慈禧一心想着如何废黜光绪,暂停了改革的步伐。直到庚子拳乱,八国联军入侵,清朝花巨大代价与列强达成和议,慈禧才痛定思痛,重新将实行新政提上议事日程。

但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清朝已经错过了进行改革的最好的四十年时间。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清廷在西安发出谕旨:“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各举所知,各抒所见通限两个月。”

此次庚子新政,相对于洋务运动而言是一种进步,因为清廷已经认识到西方技术只是皮毛,富强的根基在于其制度。

新政的实施,对上位者而言就怕太快,产生不稳定的因素;而对鼓吹改革的官僚而言,又嫌太慢。因西学东渐,有许多改革的先行者预见到,清朝的君主专制制度,将日渐不得民心。清末的新政改来改去,都没有触及核心层面——实行宪政改革。

效仿英国或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对清朝而言无异于自废武功,一开始并不感兴趣。但随着日俄战争爆发,君主立宪的日本最终战胜君主专制的沙俄,国内要求立宪的呼声高涨。

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王公还是大臣,满员还是汉员,包括载泽、端方、袁世凯、张謇等人,不断向慈禧上疏辨明立宪的好处。慈禧此时,也不能对这些诉求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了。

清人笔记《坚冰志》记载,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有一人慈禧召见端方,问道:“新政已皆举行,当无复有未办者。”而端方则回答说:“尚未立宪。”

端方的答案,让慈禧脸色大变。因慈禧也知道,立宪是民主制度,民主制度意味着削弱皇权,于是诘问端方,为何要进行立宪,立宪对大清有何好处?对此,端方回答了10个字:“立宪则皇上可世袭罔替。”

慈禧听后哂笑道:“吾今乃闻天子亦有世袭罔替之目。”慈禧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世袭罔替一般是指王公而言,第一次听皇帝也有世袭罔替的说法。

其实君主立宪的英国和日本,其英国王室和日本天皇,就是世袭罔替制度,不存在改朝换代的说法。慈禧对永葆大清政权感兴趣,也希望多了解一些西方的制度,于是下令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端方、绍英出洋考察,回国后再开始议行宪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