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杀了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隋炀帝还是高颎?

2020年07月18日03:48:38

南陈至德二年,皇帝陈叔宝与他的宠妃张丽华等佳丽们大秀恩爱,在皇宫里新起了三座阁楼。每座楼都高达数十丈,名字也取得好,分别叫临春、结绮、望仙。建筑材料使用了大量的檀香木,饰以金玉珠宝,极尽奢华,下面假山池塘萦绕,鲜花绿树簇拥,每有微风吹过,香飘数里。

  

陈叔宝住在临春阁,张丽华住在结绮阁,还有两个大美人孔贵嫔和袭贵嫔住望仙阁,阁楼间以架空走廊相连。张丽华和孔贵嫔的美貌都是世间罕有。尤其是张丽华,《南史》记载,她的头发有七尺长,乌黑如漆,又光可鉴人;她的容色端丽而举止娴雅,一双眼眸光彩照人,顾盼神飞。往阁楼上一站,真的绰约如仙子。难怪陈叔宝最宠爱她。《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诗篇就是陈叔宝亲自创作,盛赞张丽华和孔贵嫔的美貌,然后由宫廷乐队演唱。

张丽华本身也富于心计,很会察言观色,懂得如何讨皇帝欢心。为了在宫中博取好名声,她还不吝于主动推荐宫女给陈叔宝,的确达到了目的,后宫里她的口碑最好,没有人讲她的坏话。陈叔宝与张丽华的感情不是一朝一夕建立的,早年陈叔宝还是太子时,年仅十岁的张丽华就到了他身边,被他一眼相中。至此两人的恩爱持续了十余年。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五年后的公元589年,张丽华三十岁时,隋王朝大军南下,摧枯拉朽一般灭掉了南陈。陈叔宝做了俘虏,张丽华死了。是谁杀了张丽华,有三种说法。

第一个版本来自演义小说。《说唐》第一回“战济南秦彝托孤 破陈国李渊杀美”。讲的是晋王杨广为主帅兴兵伐陈,李渊、高颎(jiǒng)担任长史司马,大将韩擒虎、贺若弼作为前锋,攻破了建康。陈叔宝拉着孔贵妃和张丽华找地方躲藏,情急之下跳进了宫中一口井。本以为会被淹死,谁知水才到膝盖。很快三人被隋兵发现,这时李渊也到了,当即下令杀了两个美人,防止她们魅惑大隋皇帝。《隋唐演义》也是这么说的。

  

演义毕竟不是正史,《说唐》等小说为了美化未来的唐高祖李渊,故意把杀张丽华的事安插到他身上。李渊当然是冤枉的。按照李渊的行事来看,他也不会这么做,身为晋王杨广的部下,又是杨广的表兄弟,杀张丽华这种事他肯定不会擅自做主。再说,他也不一定舍得杀。设想一下,如果是唐朝灭了南陈,李渊身为国主,看上张丽华倒是很有可能。

再说说正史的相关记述。《隋书》的记载是,“及陈平,晋王欲纳陈主宠姬张丽华。颎曰:‘武王灭殷,戮妲己。今平陈国,不宜取丽华。’乃命斩之,王甚不悦。”看来演义里杨广想收编张丽华的说法大概就源于此处。《隋书》说的是隋朝将领高颎为了防患于未然,不顾杨广的感受杀了张丽华。高颎是隋朝的名臣,深受隋文帝器重,号称真宰相。这种事高炯还真办得出来。他曾经坚决反对隋文帝改立太子,是个不怕事儿的主。

  

然而还有一种说法,《陈书》记载,“及隋军陷台城,妃与后主俱入于井,隋军出之,晋王广命斩贵妃,榜于青溪中桥。”这里说的竟然是杨广下令杀了张丽华,并且书明了她祸乱南朝的罪过,张贴在清溪桥上。我们知道,亡国一方的历史,一般都由胜利者编写,从唐太宗起篡改史书的现象抬头,抹黑前朝的情形更严重。杨广在史书中背了一些黑锅是可以肯定的。不过《陈书》的记载,却显示了杨广英明决断的一面。

《陈书》的主编人是唐代十八学士之一的姚思廉。他本是南朝人,父亲姚察在陈国做官,亡国后父子二人都移居到北方,为隋朝效力。姚氏父子都是史学家,《陈书》是他俩共同完成的,姚察原本就担任过陈国的史官。而《隋书》的主编人是唐初的名相魏征,唐太宗的重臣。这两部史书的成书年代相差不远,但我更愿意相信《陈书》的记载,杨广杀了张丽华。

  

首先,姚氏父子都是南国人,本来编修的就是自家的国史。《陈书》直到唐太宗贞观十年才全部完成。隋朝两位皇帝没有迹象表明干涉过《陈书》的编撰,也没有必要。而唐太宗李世民关心的可能是隋朝国史而不是陈朝。所以我认为姚思廉的《陈书》可信度最高,对他来说没有刻意美化或者抹黑杨广的动机。《隋书》则就很有可能抹黑杨广了。

再说我的第二个理由。隋朝灭陈国是在公元589年,而杨广取代兄长、被立为太子是公元600年的事。杨广率军灭陈的功劳很大,但这还不足以与兄长杨勇抗衡,他又费尽心机才争取到了储君的地位。期间为了让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满意,杨广可谓时刻保持谨慎,唯恐名声受损。从这一点来说,即便是一种表演,杨广杀张丽华也是合情合理的。所以,张丽华死于杨广之手的可能性最大,即便杨广心有不忍,为了给自己的声望加分,也不得不如此了。根本不必劳烦高颎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