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败于街亭,第二次北伐又再次受阻。曹真不愧为名将,当诸葛亮退兵会汉中的时候,已经料到了他再次出兵必走陈仓故道,于是在陈仓给诸葛亮预备了一个难啃的对手——郝昭。
这次,不管是在《三国志》还是在《三国演义》诸葛亮都没能拿下郝昭驻守的陈仓城。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实际上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失败了,因为他连秦岭都没能出去,直接被人堵家里啦!这场战役用陈寿的话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建兴六年)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当然诸葛亮是有收获的,一个回马枪干掉了“猛将”王双,具体操办的可能是魏延:“魏将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三国志?诸葛亮传》)但是王双究竟有多厉害应该谈不上,最多是个中郎将级别(少将级)的将领,至于比较他和谁打了多少个回合,那更是罗贯中的游戏,不用跟着他的规则去玩铁锅炖自己。另一种是:“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三国志·曹真传》)这里面的王生很可能就是王双,说明他只是郝昭的副将而已。而且更说明曹真看穿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就是割占陇右,意图自强。那么就派人守在你去陇右必经的道路上,等着你来。其他汉中去往长安的地方,曹真并未主动派兵把守。这才真是料敌如神的一代名将,可惜在《三国演义》里被人黑出了翔。
这里有必要为曹真说几句公道话,曹真其实是曹魏帝国第一个被授予“都督中外诸军事”职衔的大将,也就是曹魏帝国的第一任执刀人。授予他这项权力的是曹魏的开国皇帝曹丕。到曹丕死的时候曹真还加了“给事中”职衔,这个职位看起来只是让曹真有了参与朝廷大政方针研讨的权力,但是曹真这个时候已经是“中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钺”等同于曹魏军总司令。他去参与大政方针的研讨,他的意见你是听还是不听?这才叫执刀人!可见,曹真在曹魏帝国的分量之重可以与诸葛亮并驾齐驱。等到击退诸葛亮第一次和第二次北伐之后,曹真更是获得了大司马职衔,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地位之崇高甚至超过了诸葛亮。要知道谋朝篡位第一步就是获取“都督中外诸军事”权和“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的待遇。
而且曹真这个人还有道德,他的两个兄弟曹遵和朱赞早年和他一起在曹操手下打工,两个兄弟早亡,曹真后来富贵了并没有忘记兄弟,反而准备把自己的食邑分给两人的兄弟:“遵、赞早亡,真愍之,乞分所食邑封遵、赞子。”(《三国志·曹真传》)大得时人赞许。结果,到了《三国演义》里面,连这两个早死的兄弟也被拉出来涮了一把,被写成了赵云、魏延的刀下亡魂,何止是黑出了翔,简直是黑出了天际。同是三国时代执刀人,曹真和诸葛亮后世的境遇怎么会差距这么大呢?当然,曹真是不认识罗贯中的,如果认识的话,一定会啃穿棺材板,叫上曹遵、朱赞去砍死他!
因为曹真是个行动派,击退诸葛亮两次进攻的他,已经准备还击啦!
蜀建兴七年(公元229年),曹真为进攻蜀汉做了最全面的准备。但战争首先是以诸葛亮的第三次北伐开场的:“七年,亮遣陈戒攻武都、阴平。”(《三国志·诸葛亮传》)这位攻略武都、阴平二郡的陈戒是《三国志》作者陈寿之父,本名叫陈式,陈寿为避父亲名讳,在他的大作中改“式”为“戒”。诸葛亮自己则带领蜀军主力进至建威,郭淮本来想带兵先打败陈式,结果冷不丁发现是诸葛亮带领的蜀军主力,郭淮没有胜算,只得把部队带回上邽坚守,等待曹真的命令和支援。
曹真却下令郭淮撤守两郡,这是因为在班固的《汉书》里武都郡:7城,户10120,人口81728;也阴平是从广汉郡中分出来一个县,原来是广汉郡的一个外藩属国,实际人口数量可想而知;就是说这两个郡本来就是无主之地,地广人稀又是穷山恶水,曹真认为没有必要浪费兵力去争夺,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要赶快将雍州地方军主力向上邽、陈仓方向集结,控制陈仓故道,对汉中形成军事压力。
同时,曹真以“都督中外诸军事”的职权下令在上一次战争过程中完全没有发挥作用的司马懿荆州军团,以原来孟达盘踞的新城郡为根据地向西沿汉水西进:“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配合自己攻略汉中;八月,曹真自己率领驻扎在关中的曹魏中军主力部队从子午谷攻击前进:“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谷道南入”,关中其他部队完成集结后沿褒斜谷和武威郡(会宁县,红军会师的地方)南下汉中,具体来说雍州部队走斜谷,凉州军团走武威:“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道入”(《三国志·曹真传》)。
曹真这个作战计划和后来司马昭的灭蜀作战计划有些相似之处,但又有不同。曹真的计划是企图集中兵力于汉中方向,夺回汉中,进而将蜀国压制在成都平原一带,结果却差强人意。司马昭的方案则是拖住姜维,迅速攻入汉中,利用蜀国战略纵深浅的弱点,迅速灭蜀,结果一举成功。造成这个区别的原因是诸葛亮率领的蜀军主力还集中在汉中一带,魏军的进攻必然面对蜀军主力,而且诸葛亮的战略就是据地于国门之外,他兴建“汉城”和“乐城”就是为了堵住山谷的出口,把曹魏军团挡在蜀国大门之外,曹真统帅的虎豹骑再厉害在山地和蜀军作战也施展不开;司马昭面对的姜维却改变了诸葛亮的战略,企图“敛兵聚谷”诱敌深入再围而歼之,加上姜维被猜忌,带兵出屯沓中避祸,因此蜀军主力部队没有配置在汉中第一线,给了对手突入核心的机会。
另外从客观角度来讲,曹真运气也很不好。八月份大军开拔之后,在子午谷曹真碰到了 一个月连绵不绝的大雨,导致山体滑坡,架设在山梁上的栈道都被冲垮,魏军狼狈不堪:“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三国志·曹真传》)司马懿的部队也在进入鄂西山区后被山势和雨水所阻挡:“军次丹口,遇雨,班师。”(《晋书·宣帝纪》)这时的曹真已经丧失了先机,一个月时间之内,诸葛亮已经集结了包括李严部在内的蜀军主力约10万人:“亮命严将两万人赴汉中” (《三国志·李严传》),在汉中地方以逸待劳,只等曹真前来挑战。
望着这下不完的大雨,曹真只能撤军了。他一定想起了当年和魏武帝曹操一起出征汉中和曹休一起击破吴兰的情景,想当年,他还只是一个虎豹骑的将军,却可以统帅天下最精良骑兵在战场上拼杀,而今他已经是这千军万马的统帅,却被这霖雨所困,不能遂行大丈夫之志,何其郁闷奈尔?
曹真这次对汉中的攻击是曹魏帝国立国后第一次进攻蜀汉帝国,之后这样的大规模进攻还有两次,一次由曹真的儿子曹爽主持,一次又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主持,最终司马昭取得了成功,一举消灭了蜀汉帝国,当然这是后话。曹真仰天长叹,今生终不能见天下一统,九州归一啦!于是传令撤兵。自己回到洛阳后,就发病身亡。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喜欢把自己的对手贬低成弱鸡。仿佛通过骂对手白痴可以证明自己智商高一样。其实自己想想,你战胜的对手都是弱鸡,你不过也就比弱鸡强一点而已,相反凯撒的《高卢战记》里面从没有夸过自己英明神武,反而说自己的敌人都很聪明强大,但最后都被自己摆平了,结论嘛!自己去琢磨吧!同样的道理和诸葛亮对峙数年的曹真绝非蠢材,他和诸葛亮一样有着一统天下的伟大志向。南征汉中之战对少年丧父的曹真而言,是他身前实现曹操一统天下梦想的最后一次尝试。那个时候曹真很可能已经病入膏肓,回去后不久便死了。和诸葛亮一样,曹真这位曹操最信任的族子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有忘记养父一匡天下的大志,为此不惜以生命为赌注,企图冒险博得成功,虽然功败垂成,但英雄之气仍令人神往。三国的确是一个英雄的时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