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名将傅燮如果得到重用 历史上三国的历史就完全改写

2020年07月23日14:50:07

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东汉末年,因为权臣当道,大将军何进被宦官害死后,董卓进京,天下大乱,导致汉末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然而在东汉末年奸臣当道的朝堂上,却有一位文武兼备的战神,如果能够被朝廷重用,必能挽救朝廷于危局。然而只因此人太耿直,比较重视名节,最后以身殉国!他是谁呢?

此人就是汉末名将傅燮(xie)。傅燮是北地灵州人,西汉名将傅介子,傅宽之后。傅燮从小继承了祖先优良的基因,身长八尺,容貌魁梧,年少时入洛阳求学,师从太尉刘宽。由于其为人深谋远虑,年纪轻轻就被北地太守范津推举为孝廉。傅燮刚踏入仕途没多久,听说范津去世,还弃官去为他服丧。可见其为人非常懂得知恩图报!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后,朝廷征召各地有领兵作战才能的人到洛阳报道,准备随军出征。傅燮进京后,被奉为军司马,随左中郎将皇莆嵩出征。在出征之前,傅燮仔细分析了一下黄巾之乱的根源,并认为皇帝身边的宦官就是祸乱之源,可惜此奏章没有引起汉灵帝的重视,反而被中常侍赵忠看到,这也为傅燮一生得不到重用埋下祸根。对于傅燮给予汉灵帝的这份奏折,我们可以看出,傅燮也具有长远的政治目光!

傅燮随皇莆嵩与黄巾军在兖州东郡仓亭作战时,傅燮大破黄巾军,并俘虏了黄巾军首领卜巳、张伯、梁仲宁三人,位居首功。但是在战争结束后,由于中常侍赵忠从中作梗,傅燮不仅没有功劳,还差点被问罪。但是汉灵帝却在此战中听说了傅燮的勇猛,于是就任命他为安定都尉。不久又被征入朝廷担任议郎。

傅燮在朝廷担任议郎期间,西凉的韩遂,边章等人在凉州叛乱,而且声势越来越大。车骑将军皇莆嵩奉命出战都未能平定,朝廷一时陷入恐慌。司徒崔烈在朝廷议会上提出放弃凉州的建议。傅燮听到崔烈的建议后,站出来大声斥责道:应该将司徒崔烈斩首,天下才会安定。朝堂顿时议论纷纷,一个小小的议郎,居然敢当面提出斩首司徒,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尚书郎杨赞出来启奏说,傅燮在朝堂之上公然侮辱大臣,应该重罚。但是汉灵帝却对傅燮的话非常感兴趣,他问傅燮为何这样说呢?

傅燮说:当年匈奴单于冒顿冒犯吕太后,上将军樊哙上奏说'愿领十万众,横扫匈奴军',如此忠君爱国,季布仍然说樊哙可斩。如今凉州为天下要塞,国家藩卫,高祖平定陇右地区,世宗汉武帝开拓凉州,设立四郡,当时人都认为这样好比斩断匈奴人的右臂。如今凉州才出现叛逆,天下都为此骚动,陛下也为此寝食难安。然而崔烈以宰臣地位,不仅不能为国分忧,反而要割弃一方万里疆土,此举可谓大损国威。若让叛军得到凉州,势必会对朝廷发动更大的攻击,到时候朝廷如何抵挡?如果崔烈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那就是愚昧,如果他明知而为,那么他就是对陛下不忠!"刘宏认为傅燮说的有道理。也非常佩服傅燮这种深谋远虑的眼光!

从这以后,傅燮成了灵帝身边的红人,每当朝廷公卿职位有空缺,大家都会推举他担任。有时候傅燮的功绩达不到,大家也推举他。这时中常侍见傅燮势大,也想着去讨好他。但是傅燮为人正直,根本就不把赵忠放在眼里,因此赵忠更加记恨傅燮。并找机会,将他调出了京城,迁到天下最乱的地方,汉阳郡为太守。

傅燮到汉阳郡上任后,由于体恤百姓,很快就平定了周边羌人的叛乱,每战必胜。为此凉州边塞的羌人都畏惧傅燮的威望,纷纷来汉阳郡归降。傅燮在汉阳郡有如此功绩,引起了他的顶头上司凉州刺史耿鄙的不满,这时恰好金城郡有凉州叛军,傅燮知道耿鄙不得人心,出战必败,于是就竭力劝他不要出征。但是耿鄙认为傅燮想阻止他立功,坚持要带走凉州主力出征。结果部队走到一半,军队发生哗变,耿鄙被杀,军司马马腾趁机叛乱,朝廷在凉州的主力军几乎全损!

耿鄙战败后,王国率领凉州叛军开始进攻傅燮坚守的汉阳郡,当时汉阳郡城内兵少粮尽,但傅燮仍然坚守不出,这时汉阳郡外的匈奴骑兵很多都受过傅燮的恩惠,他们一同在城外叩头,请求傅燮出城投降,并保证送傅燮回家乡北地郡。但是傅燮性格刚烈,仰慕古人高风亮节,不接受匈奴人的劝降,于是率领仅有的士兵出城引战,终于战死在了沙场!

朝廷听说了傅燮兵败战死的消息后,十分痛惜,下诏追封傅燮为“壮节侯”,可惜一代名将就这样壮烈死去。假设傅燮当时收到朝廷重用,有大将军何进那样的权利,他一定会铲除朝内奸臣,并肃清外敌,还朝廷一番天平盛世。这时各地郡守也没有了作乱的理由,更别说日后的三国了。可惜在这奸臣当道的乱世,傅燮就死在了不懂变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