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胜华没打过仗,不会拎枪,为什么是少将军衔?

2020年07月31日21:04:32

游胜华参加红军时只有18岁,被分配到红军当医兵,什么时候医兵?大概就是帮医生护士的打下手的人。干了两年,被送到红军卫校学习。结果,他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毕业后被分配到红一军团卫生部工作。

没过多久,他就当上了红军司令部卫生所所长。别小看这个所长,游胜华可以说掌握着官兵的生死大权。他手里有14支奎宁针,而且有两支可以由他机动使用。奎宁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此病在军中肆虐,曾经不知让多少战士牺牲。而这14支奎宁是潜伏国统区的地下党冒着生命危险搞到并设法送来的。红军长征开始后,游胜华手里的几支奎宁,简直是“上帝的眷顾”。

不幸的是,在长征路上,他本人也染上了疟疾。救命的药就在自己手里,可他说啥也不用,有人劝他:“你有两支的支配权,就打了吧,这样你好去医治更多的伤病员!”

“不行,奎宁针要留给更需要的人。”游胜华说。

就这样,游胜华在战友搀扶下长征。直到贵州,病情才有所好转。

遵义会议以后,他调任红一军团卫生部医务科科长。

为了摆脱敌人的追击,红一军团决定以最快的速度渡过金沙江。急行军的第二天凌晨三点钟,大雨倾盆,司令部出发了。可戴济民年纪较大了,再加上雨下得太猛,不愿立即就走。他也是一位红医,曾当过茶岭红军总医院院长,是中央苏区“四大名医”之一。游胜华便陪着他留下来,准备天亮后跟随后卫部队继续前进。

天亮后,游胜华、戴济民正准备上路,房主家里做长工的一个年轻农民回来了。经他们动员,小伙子表示愿意参加红军。他们非常高兴,决定由这个长工当向导去追赶司令部。

这位长工带他们走上了一条采药的小路。

他们沿着金沙江岸边的小路前进,中间经过一段悬崖绝壁。路虽然十分难走,却抄了近路,还在一个河边石岩下找到了一条船。于是,他们登船顺江飘流而下,不久就和前卫红4团相遇,并且走在了司令部前面!

他们到达渡口后,司令部才上来。游胜华和戴济民向参谋长左权作了报告。左权严肃地说:“你们私自离开司令部,要受处分!”

游胜华说:“我们动员了一名当地百姓参加红军,还找到了一条船,也有功劳哇!”

左权说:“有功也有过,处分不能免。”

政委聂荣臻说:“将功补过,不给处分了。”

聂荣臻命令戴济民和那位长工、两名战士乘木船过江与已过江的三军团取得联系,安排大部队过江。

这件事也给了游胜华很深的教育,是军队就一定要讲组织纪律性。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1月,晋察冀军区成立,游胜华任军区卫生部副部长。

在此期间,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医生来华。聂荣臻专门指派游胜华安排白求恩的生活,配合、协助他的工作。

聂荣臻还对游胜华:“估计白求恩在我们这里也就是一年左右的时间,给你一年的时间,把白求恩的外科技术学到手。”

游胜华感到这个任务不容易完成,对聂荣臻说:“他那么大的脾气,真受不了。”

聂荣臻会心一笑,还是坚持要他去。

刚见面时,白求恩得知游胜华只有小学四年的文化程度、只在红军办的军医学校里受过一年多的专业训练后,不住地摇头。他给游胜华出了几道考题,想考察一下游胜华的实际水平。游胜华很紧张,出了一身汗,但还是顺利地通过了考试。白求恩大夫露出了惊讶的神色,直言不讳地说:“没想到一个只在红军办的军医学校中学习过一年多的人,竟能答上医科大学二三年级课程中的问题。”于是收下了游胜华当他的助手。

可是,游胜华还不能直接和白求恩交流,为此他开始通过翻译学习英语,掌握了1000多个英文单词,和白求恩的关系逐渐融洽起来,然后组成了一个医疗队,由白求恩、游胜华和另外两名医生、两名护士,还有三头骡子组成。他们采取小集中、巡回示范的办法,组织各分区的医务干部学习外科技术。每期10天左右时间,人数或多或少,少则三五人,多则二三十人。在此基础上,晋察冀军区卫生部的外科医生队伍不断扩大,技术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各单位都组织了手术组,头、胸、腹和四肢手术也普遍开展起来。游胜华医术也越来越精湛,后来被白求恩称为“我最满意的外科医生”。

新中国成立后,游胜华任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