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问谭希林身上的伤疤为什么都在胸前,他是怎么回答的?

2020年08月04日16:42:26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无情的战场吞没了成千上万的血性男儿。对于军人来说,身上的伤疤就是他们的功勋章。新中国的开国将领之中,也有不少从死人堆里爬起来的将军,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下开国中将谭希林身上的伤疤故事。

在开国将军之中,谭希林是资历较老的一位。1908年,谭希林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制陶工人的家庭。父母为了家里能出个读书人,于是省吃俭用把他送进私塾里念书,后来因为家境贫困辍学,到湖南一个纱厂当工人。

在纱厂当工人期间,他接受了革命思想,并于192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在组织的委派下,他进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工兵营学习。谭希林在军校期间认真学习军事知识,品学兼优,对于工兵技能尤其掌握得十分扎实。

长征期间,他担任了干部团特科营工兵主任,一路上充分发挥工兵特长,逢山修路,遇水搭桥,出色完成了各种艰巨的任务,其中“乌江架桥”更是成为工兵史上的经典之作。

毛主席走在搭好的浮桥上,连连称赞:“我们的工兵,用竹排架成这样的桥,世界上都没有。”朱总司令更是罕见地作了首诗:“莫道乌江天险 ,看红军等闲飞渡!”

从黄埔军校毕业以后,谭希林加入了叶挺独立团当排长,一路跟着北伐军从广东出发,在汀泗桥、贺胜桥等战斗中,冒着枪林弹雨英勇拼杀。1927年,南昌起义失败后,谭希林随着部队上了井冈山,并出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一营二连连长。

有一次毛主席到农村进行革命宣讲,发动农民群众加入红军,但不小心被地主武装发现被包围。虽然毛主席的身份还没暴露,但情势已然十分危急。谭希林听到消息后,二话不说,带领二连前去解救,经过一番混战,打退了地主武装,救出了毛主席,因此谭希林也被称为“护驾将军”。

1928年4月,朱毛部队在井冈山会师,两支军队整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谭希林升任一营副营长。同年8月,敌人乘毛主席、朱总司令率领红四军主力远征湖南,井冈山兵力空虚之际,汇集了5个团的兵力,准备一举攻占井冈山。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留守井冈山的谭希林沉着冷静,在黄洋界哨口因地制宜构筑工事,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顶住敌人两个团的进攻。谭希林在战斗中还亲自发射一枚迫击炮弹,正中敌军指挥部,让敌人误以为红军主力回援,不得不草草后撤。

长征结束以后,谭希林出任红军大学特科营营长,由于当时红军主力都在前线准备与二、四方面军会师,特科营实际上承担了护卫在瓦窑堡的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工作。1936年6月21日,国民党陕北地方武装来袭,谭希林立即带领特科营进行还击。

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带伤不下火线,带领部队顶住了敌军凶猛的进攻,为中央转移争取了时间。战斗结束后,谭希林因伤势过重被送进医院。当时医生都认为他已经救不活了,并为他做了送葬的衣服。谁想得到,在经过一段时间昏迷之后,他竟然奇迹般地苏醒了过来。

虽然自红军时期起,谭希林就已经是干部身份,但一直坚持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并多次受伤。艰苦的战斗历程和紧张工作,留给谭希林一身伤病。

有一次谭希林和小儿子谭晓嘉一起洗澡,谭晓嘉看到父亲从胸到脚共有14处伤疤,好奇地问道:“爸爸,您的伤疤为什么都在身前啊?”谭希林笑着说:“傻孩子,这都是冲锋时负的伤,假如受伤在身后,那不成逃兵了。”

1949年11月,时任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的谭希林接到一个紧急命令,要求他立刻到外交部报到,并出任捷克斯洛代克的外交官。军校出身,久经沙场,听惯了枪炮声的谭希林第一次有了退缩的念头。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还是很快带上家属到北京报到。

经过一番训练,脱下军装换上西装,放下刀枪拿起笔墨的谭希林在1950年6月正式出使捷克斯洛伐克。出使期间,谭希林与夫人吴文彬一起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任务,周总理高兴地称赞称他是“将军大使”。1955年,谭希林被授予中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