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正因为她走在时代的前沿,因此她的举动引起了清政府的极大恐慌,清廷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将革命的烈火扑灭在萌芽之中。
光绪33年,秋瑾从上海老家回到浙江江阴县,任大通学堂的督办。大通学堂原为徐锡麟、陶成章等创办,是光复会训练干部、组织群众的革命据点。秋瑾到任后,立即成立了体育会,招纳革命人士,秘密进行军事训练,并推举徐锡麟为首领,计划在浙皖两地同时起义。
然而由于叛徒泄密,起义的日期被清政府得知,徐锡麟只得提前仓促起事,立刻便遭到镇压,徐锡麟被残忍杀害。清廷在审讯革命党人时,一些人经不住严刑拷打,招出了秋瑾和大通学堂。浙江巡抚张曾扬立刻急电告知绍兴知府贵福,贵福便命山阴县令李钟岳查抄大通学堂,秋瑾被捕。1907年7月15日,秋瑾英勇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32岁。
秋瑾临死前,曾向山阴县令李钟岳提出过三个条件:一、准许写家书作别;二、不要枭首;三、不要剥去衣服。李钟岳听完后,果断的答应了她后两个条件,然而对于第一个条件,李钟岳却考虑再三没有同意。按理说,临死之人,留一封家书,也是人之常情,为何李钟岳却给予拒绝了呢?其实李钟岳也有难言之隐。
李钟岳,是安丘县人。他18岁中秀才,39岁中举人,光绪24年中进士,此后被放逐到地方当了一个小小的山阴县县令。他满腹才华却不被重用,但这并不影响他的爱国之情。晚清时期,国内风云激荡,特别是秋瑾等人为革命救国而奔走呼号的行为更是让李钟岳仰慕不已。对于秋瑾的才学,李钟岳也是万分钦佩,其中秋瑾的一句“驰驱戎马中原梦,破碎山河故国羞”的诗句更是被李钟岳反复吟读,拿来教育儿子说:一个女子能做出这样的诗,比你们男儿有出息多了。
正是对秋瑾的惺惺相惜,当上司贵福要求李钟岳查抄大通学堂,缉拿秋瑾时,李钟岳却向贵福反复陈述该校并无越轨行动,请求暗中调查,从长计议,实则为了拖延时间。在李钟岳的反复陈述下,贵福虽不大高兴,但也没有明确的反对。这为大通学堂迎来了宝贵的时间,该校的大部分师生才能安然逃走。
一周过后,贵福看李钟岳一直按兵不动,大为恼火,就严厉斥责李钟岳说:“府宪命令,汝延不执行,是何居心?限汝立即率兵前往,将该校师生,悉数击毙,否则我即电告汝与该校通同谋逆,汝自打算可也。”说完将浙抚的催促电令甩给李钟岳,愤怒而去。
在封建王朝,官大一品压死人,李钟岳虽然想保全秋瑾等人,但他官职低微,胳膊扭不过大腿,最终只好在上司贵福的监视下,带兵前往大通学堂,缉拿乱党。为了防止士兵开枪杀人,李钟岳一直走在士兵的最前列,并严令士兵不许擅自开枪。
秋瑾被捕后,贵福让李钟岳抄了秋瑾的娘家,李钟岳在搜查过程中放过秋瑾居住的小楼,以免牵连甚广。在他的放水下,搜查草草了事,一无所获。秋瑾被审讯时,李钟岳也处处给予周全,让她坐在椅子上,两人促膝长谈,形同会客。有人将此事报给贵福,贵福大怒,气势汹汹的责怪李钟岳:“为何不用刑讯,反而待若上宾?”并命令他立即斩杀秋瑾,李钟岳认为证供皆无,不能随便杀人。贵福听后更是怒不可遏,怒斥道:“此系抚宪之命,孰敢不遵?今日之事,杀,在君;宥,亦在君。请好自为之,毋令后世诮君为德不卒也。”
在贵福的层层施压下,李钟岳自知自己官职低微,已经保不住秋瑾了,于是便对秋瑾说:“余位卑言轻,愧无力成全,然死汝非我意,幸谅之也。”说完便泪如雨下,并询问秋瑾还有没有需要自己做的?秋瑾便提出了三个条件。李钟岳果断的答应了后两个,第一个却没有同意,之所以不同意第一个,并不是李钟岳不近人情,而是因为他身在官场,身不由己。
他以一个七品芝麻官的官职,已经使尽浑身解数的去和上层周旋,来保护秋瑾和她的同志们。他的这些行为已经引起了顶头上司贵福的严重不满。如果此时他再让秋瑾写信回家,无疑会授人以口实,落下为革命党人传达情报的嫌疑。如果日后被算账,自己也将吃不完兜着走,还要连累子孙后代,要知道当时清廷畏惧革命党人,宁可错杀也不放过,因此一旦被扣上私通革命党的罪名,自己也会跟着倒霉的。
秋瑾死后,贵福果然对李钟岳秋后算账,向浙抚张增扬历数李钟岳在秋瑾一案中包庇秋瑾,屡屡抗命的消极表现,李钟岳也在秋瑾被害三日后,被冠以“庇护女犯罪”的罪名遭到革职。李钟岳回到杭州寓所后,对秋瑾之死内心非常愧疚,难以释怀,常常独自念叨“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之后趁家人不备,在房中自缢而亡,时年5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