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道既是著名的学者、教育家,又是资深的革命家。1920年4月,29岁的陈望道在老家译完《共产党宣言》,就赶往上海担任《星期评论》编辑。
到了上海,请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通日、英、德语的李汉俊,校阅《共产党宣言》译文连同日文、英文版。李汉俊校完后,又请懂日文、英文,对马克思主义有深入的研究的陈独秀再校看《共产党宣言》译文。
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诞生,陈望道是8位成员之一,即陈独秀、李达、李汉俊、沈玄庐、杨明斋、俞秀松、施存统和他。这个小组是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此后,这个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因此,陈望道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时,公推陈独秀为书记。那时,还没有委员那样的名义,遇事陈独秀常与李汉俊、陈望道、杨明斋商议。
陈望道还协助陈独秀编《新青年》。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之后,1920年9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打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旗帜。陈独秀与陈望道这“二陈”配合默契。1920年12月中旬,陈独秀离沪赴粤,就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行前,他把《新青年》编辑重担交给了陈望道。
也就在这时,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着手筹备召开中共“一大”的工作。陈望道参加了筹备工作。因陈望道不满于陈独秀,二人分道扬镳。陈望道提出了脱离组织的要求。正因为这样,他没有出席中共“一大”,但是,他对于建立中国共产党,确实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中共“一大”之后,陈望道被任命为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的第一任书记。但陈望道不仅要辞去这一职务,而且还坚持脱党。但他明确表示“我信仰共产主义终身不变”。这样,陈望道在1923年中共“三大”之后,退出了中国共产党。
陈望道在脱党之后,如他所言,一直坚信共产主义。
1952年11月,毛泽东任命陈望道为复旦大学校长,一直到1977年。陈望道是这一世界名校任期最长的校长。
他以非中共人士的身份,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他担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兼上海市委员会主任委员。1960年冬起,他担任修订《辞海》的主编。
他毕竟是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总希望有朝一日回到中共。特别是1956年元旦,毛泽东在上海会见了他这位老同志,作了长谈,回溯往事。这更使他强烈地希望重返中共。
陈望道向中共上海市委透露了自己的心愿。他的资历、身份,非同一般中共党员。中共上海市委马上向中共中央作了汇报。毛泽东非常了解陈望道的历史和为人。他说:“陈望道什么时候想回到党内,就什么时候回来。不必写自传,不必讨论。可以不公开身份。”
就这样,陈望道于1957年6月重新加入中共,成为中共特别党员。入党之后,他没有公开中共党员身份。直至1973年8月,他作为中共“十大”代表出席会议,他的名字出现于代表名单之中,人们才惊讶地得知他是中共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