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畏惧的玩命悍将王忠嗣 身负家仇,打仗玩命

2020年08月03日18:16:08

盛唐第一名将王忠嗣,初上战场,曾是一员莽撞冲动、无所畏惧的玩命悍将。但当他一步步成为封疆大吏后,整个人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开始变得保守持重、追求平稳。因为,地位和权力,看似给了他任性的资本,实际上给了他更大的压力和更重的责任……

—1—

身负家仇,打仗玩命

成名之前,王忠嗣身上的标签是“忠烈之后”。他的父亲王海宾,在一场与吐蕃的战争中英勇牺牲。当时王忠嗣只有九岁,伏地痛哭,唐玄宗看他可怜,就将他收为义子,带入宫中抚养。

长大后的王忠嗣“雄毅寡言,有武略”,喜爱谈论军事。唐玄宗特别器重他,并预言:“后日尔必为良将”。尽管如此,唐玄宗并不想让他过早担任重将。因为怕他一心为父报仇,做出什么冲动莽撞之举。

直到27岁,王忠嗣才争取到一次作战立功的机会。那是733年,王忠嗣申请了几百精兵,准备向吐蕃发动突袭。结果不巧碰到吐蕃大boss在阅兵,旌旗招展,人欢马嘶。见这阵仗,手下都打算返回,王忠嗣不允,手提大刀,一马当先,径直冲向了阅兵方阵,斩杀数千人,缴获羊马数以万计。

不久,河西节度使杜希望准备攻打吐蕃新罗城,想起王忠嗣这个不要命的小将,便向朝廷申请调配。于是王忠嗣授命赶赴河西,成功攻占新罗城。屡受挫败的吐蕃,集中全国兵力向河西压来。唐军寡不敌众,恐惧蔓延。关键时刻,又是王忠嗣单骑突进,“左右驰突,独杀数百人”,带领唐军从侧翼袭击,颠覆大局,转败为胜。

接下来数年之中,王忠嗣又降契丹、灭突厥,威名跃居众将之首。

—2—

四镇节度,日渐保守

伴随赫赫功名的,是王忠嗣职务的节节攀升。

我们之前讲过,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便膨胀得觊觎皇位,而王忠嗣在他之前就早已身兼四镇节度使——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地都乃北方边境的重镇,辖精兵27万多人,“劲兵重地,控制万里”,有唐以来,前所未有。

如果说之前玩命打吐蕃,尚带有几分复仇情绪。那么随着身份地位的变化,王忠嗣早已摆脱家仇恩怨和个人荣耀的影响,他开始考虑风险收益比,开始操心国计民生和士卒安危——

他曾多次上奏朝廷,主张安抚边疆,不可轻易发起战端,以免生灵涂炭;他在朔方到云中郡长达数千里的边界上,修筑城堡,开拓土地;为减少伤亡,每有战事,他不再像过去那样带头冲锋,杀个痛快,现在总要进行周密部署,提前派间谍收取情报;为了安抚人心,他把自己那副拉力为一百五十斤的弓箭放进弓袋里,表示不再使用;此外,他还要求士卒将姓名刻在弓箭上,战前发放,战后再统一收回……

于是,在他镇守边境期间,部下士气高昂,器械粮草充足,攻无不取,战无不胜。

—3—

坚守原则,勇于担当

但是,对于王忠嗣的良苦用心,并非人人都能理解。尤其是晚年好大喜功的唐玄宗李隆基。

公元747年,唐玄宗下令,攻占吐蕃石堡城。

王忠嗣上书反对,“石堡城地势险要,城防坚固,吐蕃守卫森严。要攻下石堡城,肯定要牺牲数万士兵的生命,对我们来说,得不偿失,不如见机行事,等敌人露出破绽再行动。”

这时,另一位唐将董延光极力主张攻取石堡,于是唐玄宗强令王忠嗣接应董延光出兵。对于这项任务,王忠嗣表现地十分消极敷衍。当时部将李光弼忍不住提醒他说,“您连重赏都不悬,谁肯为他卖命?到时候如果董延光失败了,肯定把罪责推到您身上”。

王忠嗣回答:“石堡城虽然重要,但得到它不足以制敌,失去它也没什么害处,我不忍心用数万人的生命换取自己的官职。即使因此获罪,我大不了被降职,再不济被外放当个小官罢了”。

果然,董延光攻占石堡城失利后,把脏水全部泼给了王忠嗣。与此同时,奸相李林甫也趁机落井下石,诬告王忠嗣有造反言论。唐玄宗勃然大怒,要求论罪处死王忠嗣。尽管在哥舒翰的求情下,唐玄宗网开一面,但王忠嗣还是被贬为地方太守,一年多以后暴病而亡。后世司马光对王忠嗣之死感慨万端:自古忠贤,善于谋划国事,可惜不能保全自己啊。

王忠嗣死后,哥舒翰奉命率兵强攻吐蕃,石堡城总算拿下了,但数万唐军精锐伤亡殆尽。安禄山起兵反唐时,缺乏精兵猛将的唐军一路溃退,盛世的帷幕缓缓落下……

王忠嗣,堪称盛唐第一名将。在他身上,值得称颂的,不止英勇,还有面对现实的困境时,自己内心的那份坚守。

—4—

现实利益与价值坚守:永恒的困境

对于一个企业家而言,当你拥有选择权时,面对现实利益和价值坚守的冲突,何去何从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冯仑先生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家特别大的国企要混改,需要找一家好的民营企业来参股。当然也承诺给一些条件,他们的资源和优势也可以分享。冯仑先生于是帮他们联系了一家非常著名的民营企业。联系以后,话还没有说完,对方就说这事听明白了,只是这事我们不做。

冯仑很诧异,问:“为什么不做,这不是挺好的事吗?”

对方说:“我们的原则是只要是占便宜的事都不做,因为追求占便宜只是短期的利益,但会影响到我们对战略方向的追求和坚持。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人,什么有利做什么,而忘了最初的目标。相反,只要是科技前沿、跟我们这个行业有关的最先进的科技和决定未来方向的一些企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哪怕不赚钱,我们都会投。四五年前,有一家企业要卖给我们,400 万美元,这家公司的技术非常好,虽然当时对我们没有什么用,但公司最后决定不是 400 万,而是加 50 万把它买了,放在那儿,没想到最近几年这个技术用上了,每年能给我们带来好几亿美元的利润。”

冯仑听了以后非常感动,因为他看到了一家企业不为眼前利益所引诱,顽强地坚守着他们的价值判断。

一千多年前,王忠嗣面对个人前途与内心良善的冲突时,选择了不畏权;一千多年后,这家民营企业面对现实利益与企业价值的冲突时,选择了不贪钱。在选择面前,他们并非没有挣扎,而最终能够突破这种困境,则来自目光的长远和内心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