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镇当年被太监坑了一把,成了瓦剌人的阶下囚。可谓悲惨至极。然而天无绝人之路,谁能想到最后朱祁镇又重夺皇位?然而本是一件大喜的事情,可为什么明英宗上台后非杀于谦不可呢?要知道于谦可是挽救了大明的江山啊。只因为当年明英宗在瓦剌人手里的时候,差点被于谦害死在阵前。
明朝土木堡之变后,皇帝朱祁镇被瓦剌首领也先俘虏。大明江山顿时群龙无首。朝中大臣以于谦为首,几个说话有分量的人凑到一块一商量,这国家不能没有主人啊,那就推举一个出来吧。就这么着,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被推选出来当了这个皇帝。
而且新上任的皇帝朱祁钰被于谦等人说服,放弃迁都南下的打算,准备组织军队进行抵抗南下的瓦剌大军。不过这带兵打仗可不是凭借你一腔热血,就能百战不殆的。如果没有一个好将领,恐怕到了战场上,也只能落得个被屠杀的下场。
于谦临危受命,成为了作战总指挥。其实于谦只是一个饱读圣贤书的文人,没有骑马打仗的经验,这带兵的事儿也是头一回啊。不过一法通万法通,于谦受的是正统的儒家教育,信奉的是王道,即便是不用阴谋诡计,只要组织起抵抗的军队,就能平推对方。
于是在于谦的号召下,很快京师周围就组织起了二十多万的抵抗大军。而那边的瓦剌军又是什么样的状态呢?一路南下,俘虏身份的朱祁镇被瓦剌人当成了攻城锤,一路上遇到的阻拦简直不要太轻松!甭管到哪,城下亮明朱祁镇的身份,基本上这个城防就形同虚设了。这样一个状态下,瓦剌大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接打到了逼近北京城的地方。
被当成攻城锤使用的朱祁镇也无奈,本想以死殉国,结束自己这屈辱的一生,可是这人当了皇帝以后,意志力很明显就薄弱了许多,为啥啊?因为享福惯了,总存在一种侥幸的心理。这朱祁镇自然也不例外,他也想着说不定哪一天又回去了呢,抱着这种侥幸心理的他,自然对自己这攻城锤的身份视而不见了。
不过这攻城锤到了北京城下的时候,就不好使了。为啥呢?于谦已经看透了也先的心思,知道朱祁镇被抓,肯定会被对方大肆利用。君不见我们几个老头早早的把朱祁钰扶上帝位干嘛啊?就是为了破你这个局呢!这是很明白的告诉对方:你们现在抓的已经不是明朝的皇帝了,而是太上皇。对我们明朝已经起不了要挟的作用了。
也先打到了北京城后,遭遇于谦组织的抵抗军队,双方一交锋,也先就发觉出来不对劲了。这抵抗比之前的强太多!本来还以为能够轻松的破掉北京城,拿下大明江山,结果对方的抵抗让自己部队吃了一个大瘪。也先也是颇为不忿,吃过两场败仗之后,也先又把朱祁镇当成了筹码,押到阵前告诉于谦,这是你们的皇帝,不投降就杀掉。
这种情况,于谦早有预料,连磕绊都不带打的,告诉对方:你杀吧。我们的皇帝早就另有其人了,你现在杀的只不过是大明的一个普通的子民,当然了,身份肯定比普通子民高贵一些,太上皇嘛。不过太上皇就是一个尊称而已,说白了就是一个啥事儿都管不了的过气皇帝了。
被于谦这么一顶,也先什么想法咱们暂且不提,不过被当成人质的朱祁镇算是彻底的恨上于谦了:这老小子,自己还没死呢,居然就敢这么说!激怒对方,真把自己砍了……想到这,后边朱祁镇都不敢继续想下去了。好在也先没有被激怒,见是不可为,也就收拢人马再作打算了。可是保住性命的朱祁镇算是惦记上于谦的话了!
当然了,于谦说归说,那毕竟是阵前喊话,不能弱了气势啊!但是想肯定不是这么想的。他也知道,要想真正的保护朱祁镇,就必须把朱祁镇的利用的价值打掉。否则奇货可居,对方绝对不会放弃这么一个筹码。当没有价值的时候,对方手里再捏着这么一个人,处境就有些尴尬了:杀了可惜,留着没用。最大的可能性,还真不如放了落个人情呢。
于谦这么打算绝对是没错的,而且他的考虑也非常周道,否则后来朱祁镇就不会被释放的那么容易了。可以说朱祁镇在后来能被瓦剌人放回中原,这其中绝对有于谦的功劳。可惜的是朱祁镇并没有领会到于谦的良苦用心,包括于谦劝朱祁钰迎回朱祁镇的功劳,也被朱祁镇故意无视掉了。
再后来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重新掌权,这于谦自然也就成为了第一个被杀了祭刀的人!只可惜于谦一番良苦用心的话间接救了皇帝,却也直接害死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