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蕙英是谁?蔡锷将军的真正知音

2020年08月01日01:17:36

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省宝庆(今邵阳市)人,我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家、革命家,被誉为“护国军神”。朱德元帅曾赞誉他“思想敏锐,知识丰富,见解精辟,坚韧无私”,并称他为自己的“北极星”,和“在黑暗时代的指路明灯”。

1981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彩色故事片《知音》及其主题曲风靡一时,蔡锷与“侠妓”小凤仙的故事再次为全国人民所熟知,小凤仙成为人们心目蔡锷将军短暂一生的红颜“知音”。可令人遗憾的是,事实并非如此,据有关专家研究,小凤仙本非名妓,更不是帮助蔡锷逃离北京的“侠妓”。蔡锷与小凤仙的交往,只是他返回云南发动护国战争谋略中的一环,不存在所谓“相恋”的问题。

据有关资料,蔡锷将军真正的红颜知音,是他在昆明娶的侧室云南女子潘蕙英。

辛亥革命昆明“重九起义”后,起义军总指挥蔡锷担任了云南军都督府都督,开始了他治理云南近两年的政治生涯。蔡锷在云南,留下了极好的名声与政绩,云南人以他为骄傲,他也视云南为第二桑梓。但较少为人所知的是,蔡锷与云南还有一段缠绵的情缘。他在昆明期间,曾娶潘蕙英为侧室,双方感情深厚,情真意切,恩爱有加。

潘蕙英,生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 十二月十八日,公历1895年1月13日,小蔡锷12岁,晋宁州贡生潘廷权之女。其伯父潘廷杓任四川省资州州判,潘廷权曾举家赴四川投奔哥哥。在四川时,潘蕙英的母亲生病卧床,她仿效古人“割股疗亲,孝感动天”的作法,割肉疗母,但却未能挽救母亲的生命,于是全家又赶回云南。

蔡锷就任云南都督后,公务繁忙,案牍劳顿,家属仍在湖南,无人照顾,于是僚友们劝他娶亲,并选定了以“孝”闻名的潘蕙英。婚礼于1912年正月举行,并未铺张,仅都督府中几位要人和有关职员知道,潘蕙英其时17岁。

婚后不久,蔡锷之母及原配夫人刘贞侠(森英)来到昆明。10月,潘夫人生女蔡淑莲。1913年蔡锷到北京,潘夫人偕行。1914年6月,蔡锷母亲及刘夫人到北京。27日,潘夫人在北京生长男蔡琨,因生于阴历五月初五日,故字端生,其时蔡锷在天津养病。1915年7月,蔡锷母亲返回湖南。11月,刘夫人携带儿子回湖南侍母,潘夫人则随侍蔡锷左右。12月19日,潘夫人和女儿在何鹏翔的护送下离开天津前往香港,返回昆明。

蔡锷率军前往川南与北洋军作战后,潘夫人留在昆明家中。蔡锷在军中,与潘夫人通信较多,现保存下来的共有9封。信中,蔡锷称潘夫人为“贤妹”、“吾妹”,声称“别后苦相忆,想同之也”,“别经三月,想念弥笃”,“戎马倥偬中苦忆汝母子”,可谓纸短情长。

1916年1月20日(阴历十二月十六日),潘夫人在昆明生次子蔡珂,潘廷权电告蔡锷,蔡锷其时驻军川南永宁(今叙永县),故取字永宁,以志纪念。并多次写信说:“殆天公所以报吾妹为子之孝(指“割臂疗亲”事),为母之慈,何幸如之。惜堂上远隔在湘,电音阻塞,不能闻斯喜兆耳。”“吾妹于归后,连年生育,因之气血大亏,宜善加调摄。”“吾妹产后体态如何?乳儿壮健否?甚念!”蔡锷在信中向潘夫人详细说明国家大事、军情进展,显然以知书达理的潘夫人为自己政治抱负及救国爱民的知音。在强调个人的相思想念时,多次讲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及病情,并于5月26日信中,提到将抽身引退,为治疗身体,打算出国疗养,希望潘夫人能偕行。军情稳定后,潘夫人携子从昆明赶到四川军前,此后随待蔡锷身边。9月蔡锷从上海东渡日本就医,潘夫人护行。

蔡锷去世后,留下老幼茕茕,梁启超等以官方抚恤金及奠仪共二万余元共同经理生息,作为蔡锷母亲、夫人的生活费及子女将来的教育费。他们还在长沙天鹅塘樟树园一号代购产业,将蔡锷家属迁往居住。此后,潘夫人的经历不甚清晰,仅知她将夫君的一缕发丝与自己的发夹编织在一起,相伴终生。

1923年11月,她在昆明孀居,绅民张向宸等向昆明县政府呈文,声称“晋宁贡生潘廷权之女蕙英,现年32岁(应为28岁),自幼秉性纯孝,于民国元年,适蔡公松坡为室。”文中以潘蕙英10余年前在四川割臂疗亲,请求旌表。唐继尧与内务司司长吴琨会衔指令昆明县,由省公署题给“至性过人”四字匾额一方,以示表扬。其父时任昆明市政公所女子习艺所所长。

1932年1月,日军侵犯上海,潘夫人此时寄寓江湾,仓促逃离,将蔡锷寄给她的家书遗失。之后,有资料说她居住在杭州,过着清贫的生活。抗战时期,原东陆大学校长董泽将潘蕙英一家4口从沦陷的杭州接到昆明自己家中居住,“热情接待,亲如一家”。又有资料说她曾在中华圣公会创办的昆明恩光小学(万钟街)任教。1942年前后,其女蔡淑莲任教于私立松坡中学,这是流寓昆明的湖南籍名士创办的。

此外,在蔡锷家谱中有如下记载:“又配潘氏,清光绪20年甲午12月18日(公元1895年1月13日)午时生,生二子泽琨、泽珂;生女一,闺字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