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晋国次卿:荀首的生平简介

2020年07月30日16:51:13

荀首,春秋晋国次卿,荀息之孙、逝敖幼子,荀林父之弟,是晋国六卿之一智氏家族的奠基人。

晋成公时,荀首食采于智邑(山西永济市),以邑为氏,别为智氏,智庄子后担任中军佐,谥号庄,史称智庄子。

邲之战之中,智庄子俘虏了公子谷臣、射杀连尹襄老,为以后换回儿子赢得了资本,在一定程度上也挽回了晋军大败之局。先縠败亡后,智庄子担任下军将,后累迁至中军佐,成为晋国次卿。智庄子政治地位的提升,也使他与荀林父一样从荀氏家族独立出来,自立门户,智氏逐渐成为晋国政坛的一大望族。

公元前589年,郤克对齐发动鞍之战,荀首没有随军出征。但是,此年正酝酿着对于荀首父子,乃至智氏家族意义深远的一件大事--大喜事。

楚国的申公巫臣,为了与夏姬私奔,让夏姬到郑国,运作以战俘荀罃换回其亡夫连尹襄老尸体的事宜。楚共王问巫臣的意见,巫臣说:应该是真的,荀罃之父荀首,当年是晋成公的宠臣,中行伯(荀林父)的幼弟,当时佐中军,而与郑国的大臣皇戌友好,同时他非常喜爱荀罃这个儿子。所以他一定会通过郑国,请求用王子(公子縠臣、楚王之子)与襄老之尸来交换儿子的。郑国人害怕晋国报邲之战的仇,急于向晋国示好,也一定会答应他的要求的。巫臣的话,基本描述了荀首营救儿子的路线图,荀首应该也是这么运作的。

公元前588年春,晋国人归还战俘公子縠臣,以及连尹襄老的尸体,请求交换荀罃。因为荀首此时地位显赫,楚国人同意了。这个荀罃后来成为晋国执政,智氏在晋国更加强大。

公元前587年(冬之前),郤克去世,栾书超拔位中军将。郤克之后,晋国(不含新三军)六卿的人选为:

中军将:栾书 中军佐:荀首

上军将:荀庚 上军佐:士燮

下军将:郤锜(郤克子) 下军佐:赵同

荀首位居中军佐,地位仅次于栾书;荀庚是上军将,排名第三,新下军主将荀骓,应该也是荀氏族人,荀家的势力非常强劲。

早在公元前597年邲之战中,栾书是当时主帅荀林父的支持者,他与荀首又是下军同事,荀首为救自己被俘的儿子而冲击楚军,下军将士多跟随他努力战斗,其中似乎也应该有栾书的支持。因此,栾氏与中行氏、智氏一直保持着长期稳定而紧密的关系。这次栾书得到如此超拔,除了郤克的力量,荀首、荀庚的支持或者默许,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公元前587年12月,栾书、荀首、士燮三人帅军伐郑。

公元前586年夏,荀首到齐国为晋景公迎亲,鲁国大臣叔孙侨如(宣伯)与之会见。可见荀首在晋国的地位。

公元前585年,楚国令尹子重攻打郑国,冬,栾书带领晋国六军救郑,在绕角(今河南省确山县东南)与楚军相遇,子重主动退却,晋军顺便进攻楚国另一个盟友蔡国。楚国公子申、公子成率领申、息两个县的楚军救蔡,在桑隧(今河南省确山县东)抵御晋军。当时晋军内部发生了一次争论:

赵同、赵括主张与敌人开战,但荀首、士燮、韩厥三人反对,说:"我们这次出兵是来救郑国的,现在楚军避开了我们,我们才进一步前来进攻蔡国,这叫做"迁戮"(转移了攻杀对象)。这样得寸进尺地不停攻杀不但已经疲惫,而且必然会激怒楚国,真打起来,不一定就能获胜。现在我们是用晋国全套人马和楚国两个县的兵力作战,打胜了也不光彩,万一败了,那将是多么丢人的事啊!不如见好就收,回去算了。"栾书觉得很有道理,下令班师。

公元前583年春,栾书帅军进攻蔡国,进而侵犯楚国本土,作战中俘虏了楚国大夫申骊。楚军撤退,晋国乘胜追击,进攻楚国的附庸沈国,俘获了沈国国君揖初。郑国军队也趁机攻打许国,围攻其都城东门,俘获颇多。当时晋国舆论认为,这次胜利是因为栾书在前年采纳了荀首、士燮、韩厥三人的良言,并给栾书以"从善如流"的美誉。

自公元前585年参与伐郑之后,我们在《左传》里就没有再发现荀首的行踪。公元前583年,荀首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