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的是一个不寻常的人,他也是林徽因”太太的客厅“里的一位熟人,但是不同的是,这位名人,并不是属于文坛,而是专门研究物理。他就是中国力学理论的奠基人,曾经的北大校长周培源。周培源出生在江苏宜兴,父亲是清朝的秀才。后来转行成了富商。周培源的父亲也是大办公益,出资建学。周培源的学习兴趣浓厚,英文学得很好。周培源也是个很有主见的学生,换来很多学校,最后在圣约翰附中静了下来。只是不久,五四运动爆发,也参加了运动,最后被学校开除。
周培源后来在家自学,参加了清华大学的招生,成功进入清华。1924年,清华报纸就发表了周培源的论文,周培源才22岁。后来,周培源前往美国,进行了为期五年的留学生涯。这段时期的周培源杰出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物理研究,周培源在这段时间,也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就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和流体力学理论。27岁,回国,成为了教授。
1936年,周培源在清华工作满五年之后,就去了没过,参加了爱因斯坦举办的学术研讨会,还和爱因斯坦一起讨论研究工作。对于后世来说,爱因斯坦是活在书中的人物,即使在爱因斯坦还活着的年代,想和他交流也是要本事的。而周培源就抓住了这次机会,成了爱因斯坦身边工作最长的中国人。和高手切磋,很容易发现自身的不足,也容易发现新的问题,有助于自己的进步。找到新的突破口。周培源在一年休假结束后,回到清华。七七事变爆发,学校合并。西南联大是当时最好的学校,也是中国教育史上最厉害的存在。
周培源开设了很多跟抗战有关的学科,比如说流体力学。许多学生被周培源影响,走上了理论研究。后来,周培源再次迎来了自己的休假。这一次,周培源带着家人,回到了加州,做学术访问。而当时,周培源的家中,有很多留学生,比如钱学森等人都会前来拜访,和周培源一起探讨学术、大讲时事政治。周培源被美国邀请前去研究,要求就是称为美国国籍,但是周培源说自己不加入美国籍,只承担临时研究,并且可以随时离开。美国政府还是同意了,半年后,周培源就辞去职务,回到了中国,后半生,周培源在北大度过了近四十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