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神童:江希张的生平事迹

2020年07月25日12:32:23

江希张(1907~2004),字慕渠,山东历城县人。 晚清神童,长大后成为科学家。江希张的人生经历充满了传奇,或许正是江希张在科技界的卓越成就,人们便逐渐淡忘了他当年轰动中外的"神童"传奇,忘记了他曾经在整理中国古籍上所做的努力,而江希张本人也是厌恶"虚名",从不在人面前吹嘘自己的传奇经历和著作。离休后的他住在一幢西式老楼里,除了热情地帮助那些前来请教的年轻人翻译资料、答疑解惑外,江希张几乎谢绝了一切来访者,一直过着简朴的隐居生活。2004年春,江希张平静地离开了人世,享年97周岁。

1907年3月27日,江希张出生于山东历城县江家庄(今属济南市历城区董家镇)一个农民家庭。祖父江宗先是个文盲,深感不识字之苦的他发誓不吃不喝也要供子孙读书。靠着江宗先的支持,江希张的父亲江钟秀利用农活间隙,苦读20余年,终于成了方圆十几里颇有名气的文人,还著有《孙孟图歌》、《兴学创闻》等通俗读物。江希张的母亲王崇孟,幼年读过几年私塾,少女时代还考上了山东女子师范学校。有着这样一个家庭背景,江希张自幼就享受了绝大多数农村孩子难以企及的殊遇--读书识字。

2周岁那年,王崇孟教江希张做识字游戏,不料却意外地发现儿子真的能接受而且记得很快。王崇孟激动地将此事告诉了江钟秀,江钟秀自然也是喜出望外,从此一有空,便和妻子一道认认真真地教儿子认字。江希张没有辜负父母的希望,他3周岁就能识800多汉字、背诵100多首唐诗,到4周岁时已能熟练地吟诗作对,所作诗文的意境并不比一般成年人差。

这年春天,江钟秀抱着4周岁的儿子到趵突泉玩,父子俩临泉吟诗作对,令旁边一位老人感到惊奇不已,便放

下手中的鱼竿,走过来随口出一上联:"钓鱼。"老人话音刚落,江希张就应声对道:"放鹰。"老人听了点点头又摇了摇头,江希张眨了眨眼睛,又脱口而出道:"救蚁。""对得好,对得好!"老人抱起江希张看了又看,又接连问了诸如"你叫什么名字呀"、"家住哪里"等好几个问题.江希张的回答均令他感到满意。老人愈发喜欢眼前的这个幼童,抱了许久才把江希张放了下来,扭头对江钟秀说道:"你儿子天分绝高,又童心可嘉,若用心教育,将来状元非他莫属。"

天下做父母的哪有不希望子女被人夸的,老人的一番话说得江钟秀心花怒放,不过欢喜归欢喜,江钟秀并没有把这件事太放在心上。可他没放在心上,那位老人却把江希张放在心上了。原来,此老者系山东提学使陈荣昌的幕僚,他当天就把自己在趵突泉的奇遇告诉了陈荣昌。陈荣昌第二天就骑马赶到江家庄,当面考江希张,结果非常满意。陈荣昌一面挥笔赋诗让人刻碑纪念,一面飞快回府向山东巡抚孙宝琦作了详细报告。孙宝琦觉得陈荣昌的话有点言过其实,便传令让江钟秀把儿子带到了巡抚府。

孙宝琦一口气出了好几个诗文,又附加地出了几道算术题,都未能难倒江希张,他便略加思索地出了一道上联:"五大为天地君亲师。"这个上联难度比较大,不太好对,不料江希张当即应声答道:"一生守仁义礼智信。""工整,太工整了!"要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孙宝琦根本就不相信这一切均出自一个幼童之口,连声称赞:"神童,真是神童啊!"遂上报学部,推荐江希张做比他大一岁的宣统皇帝溥仪的伴读。

孙宝琦的上书没过多久就得到了批回,朝廷同意江钟秀抱子进京复试。这年初秋,江钟秀带着儿子进京复试,就是在规格如此之高、条件如此苛刻的复试中,江希张仍旧是轻松过关,学部大臣劳乃宣立即将情况报告给了摄政王载沣,也希望能选定江希张做皇帝的伴读。对于已是千疮百孔、行将坍塌的清王朝而言,"神童"江希张的出现,应该说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可此时正是辛亥革命前夕,面对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载沣正忙得焦头烂额,压根就顾不上这件事,江钟秀带着儿子在京城等了一个多月,不见有人来接江希张去给皇帝当伴读,便主动带着儿子回了老家。

回到老家后,江钟秀便在济南开馆授徒为生,江希张则一直守在父亲的身边聆听教诲。江钟秀对于新学丝毫不懂,自然也就无法教儿子,但他坚持给儿子灌输孔孟道学,培养江希张对道、佛、回等宗教的兴趣。江希张6周岁(即7虚岁)那年,江钟秀更是突发奇想地指导儿子编写了一套《四书白话解说》丛书。江希张虽然号称"神童",但再"神"也还只是个孩子,还没有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仅凭他个人的力量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一部丛书的写作的。于是,江钟秀便请人一道和儿子共同完成了这套丛书的编写工作。据江希张本人多年以后的回忆,《四书白话解说》丛书中,有一半是他自己写的,另一半是一个姓周的人和其他几个人共同写的,但全书署名只有一个,即"七岁童子江希张"。

《四书白话解说》语言浅显易懂,解说新鲜明晓,此书一出,便立刻轰动了国内学林,印行了上百万部,江希张的名字在沉寂了三年之后,成为了国内外报刊竞相报道的热点。康有为看了此书后,立即写信勉励,盛赞江希张"堪称民国第一神童",并表示自己愿意破例收江希张为弟子。江钟秀读完康有为的信倍感受宠若惊,立即带着儿子去上海拜谒康有为。有段时间,江希张就住在康有为那里。一天,康有为拿出自己尚未出版的《大同书》书稿给江希张看,说道:"这书我不轻易给人看,但大同的理想终有一天会实现的……"江希张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从11周岁开始,江希张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对江钟秀一味强制灌输的行为,反感也越来越大,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无神论思想。他开始厌烦受人干扰的生活,向往和别的孩子一样可以无忧无虑的"疯玩",对于别人冒自己名出书的行为更是忿忿不平。据江希张本人的回忆,被鲁迅先生点名批评的《三千大千世界图说》一书就是别人冒名而作的,该书内容荒诞绝伦,纯属胡说八道,只是写的人为了赚钱,便署了江希张的名字。然而,江希张越是向往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就越没有那种生活。由于有人向当时的山东督军田中玉建议,江钟秀被责令将儿子送进了山东管理最严的泰安萃英中学(今泰安第一中学)学习,两年后,江希张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北京汇文大学。而这期间,他的祖父和父母相继撒手离他而去……

1927年春,年方20的江希张抱着科技救国的理想,和几位同学一道,踏上远赴法国勤工俭学的征途。江希张读的是巴黎大学的化学专业,为了不给国家丢脸,他学习十分刻苦。江希张原本就属于天资聪颖的人,再加上后天超乎常人的努力,所以无论什么考试,第一名全都是他的。不少外国同学对江希张的智商惊叹不已,而江希张的心里却十分清楚:天才只不过是成功的一个条件!就在江希张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的时候,一个浪漫的"插曲"上演了……

宋以莲的父亲时任中国驻澳大利亚总领事,希望江希张日后也能进入外交界。于是,江希张便按岳父大人的意思,考入了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毕业后又携妻赴澳洲,在岳父身边谋事。由于在澳洲水土不服,夫妻两人三天两头就生病,江希张和宋以莲在澳大利亚只呆了一年就回到了国内。回国后,宋以莲受聘于山东大学当音乐讲师,江希张却没有什么固定职业,还是像从前一样靠版权费谋生。1933年春,夫妇俩又赴北京定居。在北京,宋以莲做私人钢琴教师,江希张则着手完成心中多年夙愿--重写《四书白话解说》。

原来,江希张从国外回来后,参照自己留学时的所见所感所学,对比了古今中外的科学和哲学,觉得自己幼时和人共同完成的那部《四书白话解说》在很多观点上纯属误己害人,便立志重写一部。在妻子的支持下,江希张一门心思扑到了重写《四书白话解说》的工作上,终于在1935年完成了《四书新编》的写作。《四书新编》一经出版,就在国内引起了轰动,两年内印了14版。西北军将领、29军军长宋哲元对此书十分推崇,亲自登门拜访了江希张,在征得江希张本人的同意后,还将《四书新编》改印成硬皮袖珍本,29军全军将士人手一册。

《四书新编》的巨大成功,激发了江希张的创作热情,便打算编写《五经新编》,还制定了整理其它古籍的详细计划。然而,"七七事变"爆发后,华北一些重要的城市相继沦陷,整理古籍的时机已不复存在。江希张只好放弃计划,与妻子从上海几经辗转到了广州,过起了颠沛流离逃难生活。1939年春,应岳父的邀请,江希张痛别爱妻,赶往南非约翰内斯堡任当地华侨报纸《侨声报》的总编辑,宣传中国抗战。江希张本想着在南非干满两年后就可以回国同妻子生活在一起,孰料就在他任满准备回国的时候,珍珠港事件爆发,从此交通断绝,他在南非一直呆到了抗战胜利。等他行程数万里踏上故土的时候,爱妻却已去世五年了。

眼看国家破败凋敝的景象,加上痛失爱妻的愁苦,江希张再次萌发了昔日科技救国的理想,便选择在上海的一家化工企业当工程师。他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科研工作中,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1949年夏,江希张累倒了,住进了医院。住院期间,一位年轻的女医生引起了江希张的注意。女医生温文尔雅、医术精湛,而且对江希张无微不至,这些使他想起了故去多年的妻子,干涸的心慢慢开始湿润了。通过彼此的交谈,江希张得知这位女孩叫郭毓环,整20岁,去年刚从复旦大学医科毕业。郭毓环也慢慢地了解了江希张的为人和经历。江希张住了一个月的院,与郭毓环也就交往了一个月,等他出院时,两人已是情意绵绵,恋恋不舍了。在亲友的撮合下,江希张和郭毓环在普天同庆新中国成立的日子里举行了婚礼。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外来的经济封锁,许多工厂因缺少原料而濒于停产的边缘。江希张便向所在的化工厂厂方建议,挖掘国内资源以代替进口原料,为此,他撰写了十几份调查研究报告,发表在相关刊物上,引起了中国化工原料公司领导和专家的重视,并在征得江希张本人的同意下,调入化工部所属公司任总工程师。

1956年,因为急需像江希张这样的高级专业人才,中国轻工业部与化工部多次协商,将江希张调到了上海工业设计院任总工程师。文革时受到迫害,因开批斗会常常罚跪,给他的腿部造成残疾。 江希张在设计院一直呆到了离休,期间,他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了新中国工业事业的建设上。他在完成规定的科研项目之余,还应邀在全国各地做学术报告百余次,担任数十种专业书籍的校审和顾问,是化工界和轻工业界享有盛誉的高级专家。利用自己通晓英、法、俄等七八种外文的专长,江希张还利用业余时间翻译了著名化工学术专著《精油》,在我国化工界一直广为流传。2004年初春,江希张先生去世,享年9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