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手下三大督抚各个厉害,为什么会输给大老粗李卫?

2020年07月18日09:22:02

在雍正最信任器重的封疆大吏中,有三个人最为显眼,他们分别是刑部尚书、直隶总督、太子少傅李卫,云贵总督(乾隆朝任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太子太傅)鄂尔泰,兵部尚书衔河南山东总督兼北河总督(不是河北总督,清朝没有河北省,河北归直隶)、太子太保田文镜。仅仅从加官称号上来看,似乎李卫最小,因为少傅比太傅和太保要低半格: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但是身为三公之一的田文镜和鄂尔泰都曾经智斗李卫,但是却毫无例外地输了,而且输得都挺惨,富贵一生生荣死哀的,也就是李卫这个江湖习气深重的封疆大吏了。

关于雍正如何器重李卫,李卫是不是叫花子出身,本文都不讨论,咱们今天要聊的话题只有一个:同样是花钱买来的官,田文镜跟李卫斗智为啥输了?田文镜输了情有可原,可以系红带子的西林觉罗鄂尔泰(清太宗皇太极规定觉罗皆束红带),二十岁就高中举人,怎么也斗不过李卫,还差点搭上亲弟弟的性命?其实这答案很简单:鄂尔泰和田文镜都输给了大老粗李卫,是因为李卫没参加过科举考试不等于没有文化,大老粗其实就是忽悠人的假面具,李卫那种带江湖气的精明,可以完虐鄂尔泰和田文镜。

在《清史稿》里,鄂尔泰家族和张廷玉家族合为一传,李卫、田文镜、宪德、诺岷、陈时夏、王士俊合为一传,那是因为鄂尔泰后来受到了亲满排汉的败家子乾隆的赏识,提拔鄂尔泰来制衡张廷玉,搞笑的是被制衡的张廷玉字衡臣,衡臣被平衡,心中苦闷可想而知。

鄂尔泰因为身世显贵再加上学问很好,是一直不把李卫这个捐班出身的“大老粗”放在眼里的。按照古代规矩,花钱买来的官叫“捐班出身”,通过正规考试取得举人进士身份后当官的,叫“科班出身”。只是后来科班捐班也分不清了,因为很多官员可以一边当官一边花钱买一个“科班出身”,拿着朝廷俸禄去读书,而且这样买来的科班身份,是被官方认可的。大家不要误会,我说是前清。

鄂尔泰的科班身份不是买来的,因为即使是在清朝,买来的官也是被人瞧不起的,不像有的朝代,不花钱就当不了官——最富裕的朝代好像是宋朝,买个保正花的钱,在清朝能买个知府道台。

闲话少叙,还是来说鄂尔泰和田文镜跟李卫是如何智斗又是怎么惨败的。话说雍正五年,李卫刚当上江浙总督兼管巡抚事,就迎来了钦差大臣、云贵总督、加兵部尚书衔督查三省事的鄂尔泰,鄂尔泰“路过”江南肩负着一项特殊使命——查账。其实直到雍正驾崩,各省积欠的亏空也没有完全清理完毕,李卫手下的道台知府知县们也不是完全干净。李卫本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原则,只要不犯大错还能干活,李卫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了:前任留下的亏空,哪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填补上的?康熙当了都是年皇帝养了一大群蛀虫,雍正才掌权四五年,凡事不能太着急。

但是李卫可以不着急,雍正却不能不着急:打仗、赈灾、养廉,处处花钱,而康熙留下来的国库,老鼠进去也得哭着跑出来。于是雍正派出钦差到各省去查账,连亲信督抚李卫也在审查行列之内。明知道鄂尔泰来者不善,李卫却一点也不着急,反而积极配合调查,为鄂尔泰“分忧”:把治下府县一分为二,两个人分头行动“彻查”,结果查出来的都是廉政典型,一个亏空的都没有,鄂尔泰灰溜溜地打道回府了。至于李卫用什么办法掩盖了亏空,读者诸君心知肚明,这是官场常规伎俩,鄂尔泰心里明知道李卫捣鬼,但却有苦说不出。江浙官员和百姓却对李卫感恩戴德:“上督责各直省清釐仓库亏空、钱粮逋欠,卫召属吏喻意,簿书、期会、吏事皆中程,民间亦无扰。”

鄂尔泰想搞掉李卫没有成功,缓过手来的李卫掉过头来反击,而且一击必中:他找上了鄂尔泰的弟弟、康熙五十一年进士、庶吉士出身的鄂尔奇。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严格地说李卫不是什么君子,所以他报仇的时间是雍正十一年。那时候鄂尔奇已经当上了户部尚书兼步军统领,但是鄂尔奇可没有鄂尔泰的清廉严苛,结果被直隶总督李卫抓住了把柄:“论劾坏法营私、紊制扰民诸状,鞫实,当治罪,上推鄂尔泰恩,宥之。十三年,卒。”这样看来,鄂尔奇实际是被李卫扳倒憋屈死的,而且死在了乾隆接班之前,连个翻身的机会都没有。要是熬到喜欢贪官的乾隆时代,鄂尔奇“起复委用”也未可知。

李卫扳倒了鄂尔奇,弄得鄂尔泰好长时间抬不起头来。而同样捐班出身的田文镜,居然也瞧不起李卫——田文镜是参加了科举考试没考上,李卫则是一次考试都没参加,仗着家里有钱直接买了个从五品的兵部员外郎(副司长)。“有文化”而且有点怀才不遇郁闷的田文镜看着“没文化”的李卫也当上了封疆大吏,就想搞他一把,就对李卫实行了“经济封锁”:河南总督田文镜严禁省内粮食物资运往李卫当总督的江浙出售(清朝人口激增,粮食紧张)。李卫明知田文镜跟自己叫板,却反其道而行之:河南的东西不肯卖给咱们,那咱们就把东西卖到河南去!

如果按照现在的计算方法,就是江浙对河南的经济往来出现了巨大顺差,李卫不但没有挨饿,反而赚得盆满钵满——这就是田文镜脑袋进水了:你地瘠民贫的河南跟鱼米之乡拼经济,不输才怪呢。而李卫的反击方式也很奇妙:你断我粮道,我挖你墙角。李卫这一招挺狠,因为他做的是跟田文镜抢人才。

不知道为什么,读过书的田文镜跟读书人似乎有刻骨仇恨,科班出身的官吏在田文镜手下简直就是风箱里的老鼠,每天挨打受骂,还闹出了“罢考”事件。而李卫这个没读过书的“大老粗”却反其道而行之,不断提高读书人待遇,还拐弯抹角劝说雍正取消了江南科考禁令:“疏言两浙士子感恩悔过,士风丕变,乃命照旧乡会试。”李卫挖走了田文镜的人才,所以江浙一带越发展越红火,李卫也升任直隶总督,田文镜却在窝在河南动弹不得。

李卫在江浙“吃大户”,从富商大贾收税补贴读书人和普通百姓,对从逃难来的老百姓也是极力赈济,所以好骂人的李卫在文人和百姓中口碑甚好,田文镜则被取了个“田阎王”的绰号。其实田文镜被骂做“田阎王”一点都不冤,因为他为了迎合雍正,不惜让治下百姓受苦受难,惊人的一幕被记载在史料中,但是却不能翻译,因为翻译出来就太眼熟了:“山东水灾,河南亦被水,上(雍正)命蠲免钱粮。文镜(时任山东河南总督)奏今年河南被水州县,收成虽不等,实未成灾,士民踊跃输将,特恩蠲免钱粮,请仍照额完兑。”每看到这一段,笔者都忍不住恨恨地骂一声,至于骂什么,还是别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