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代诗人龚自珍的这首诗,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
龚自珍世代官宦,出自书香门第,自幼才华横溢。且其为人正直,在国家落后、列强欺辱的时代中,寻求变革图强之法。
然而,在清政府腐朽统治下,社会阶层固化,人才凋零。龚自珍只能咏诗感叹,希望上天能降下伟人来扭转乾坤。
龚自珍在世时没能看到国家改革图强,反而在清政府统治下,国家逐步没落。
而龚自珍的长子——龚半伦,并未继承父亲忧国忧民的秉性。虽然龚半伦也是有才华之人,但在上进无望的现实面前,放弃了科考,而选择了给外国人当翻译。
说起这个奇葩的儿子,他还干过一件奇葩的事情:为洋人火烧圆明园带路。
更加匪夷所思的是,他给洋人带路后,被清朝官员大骂,而他却理直气壮地反驳,把清朝官员弄得哑口无言。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龚自珍的这个儿子名叫龚橙,号半伦,人称龚半伦。“半伦”这两个字是他给自己起的,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在中国传统儒家道德里,人有五伦——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五伦不仅是民间礼仪的基础,也是统治制度的基础。
但是龚橙对这些条条框框不以为然,他是个放荡不羁的人,不想被这些传统束缚。
五伦他都不想遵守,他只喜欢自己的一个小妾,姑且算作半伦吧,所以他给自己起名“龚半伦”。
虽然龚半伦生性放荡,但他不是那种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龚半伦从小就博览群书。
他家在杭州,家里的藏书之多在整个江浙地区首屈一指,加上又有老爹的教导,所以年轻时就非常有学识了。
更厉害的是,龚半伦在当时已经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这在清朝年间绝对是一朵奇葩。
清朝人都把外国人当做夷狄,比作猪狗,洋人讲的话也是低等语言,没有人会去学,但龚半伦却能讲流利的英语,这一点当时已经被很多人所不齿了。
在清朝人看来,龚半伦是个不合群的狂人,很少人愿意跟他打交道,所以龚半伦朋友不多。但因为英语讲得好,龚半伦开始跟着英国公使威妥玛做事。
威妥玛
威妥玛是对中国近代文化影响很大的一位外国人,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创造了威妥玛拼音。
汉语拼音出现之前,我们使用的都是威妥玛拼音,比方说北京现在是beijing,但以前是peking。
现在的北京大学仍然使用的是威妥玛拼音的Peking University而不是汉语拼音的Beijing University。
再比如说汉口,威妥玛拼音是Hankow,青岛的威妥玛拼音是Tsingtao,台北的威妥玛拼音是Taipei,台湾现在使用的仍然是威妥玛拼音。这就是威妥玛的贡献。
龚半伦因为自己的才能,在威妥玛那里受到了很高的赏识,洋人们都很尊敬他。
而因为常年为洋人工作,在历史的机缘下,龚半伦干了一件让后人骂为汉奸的事,这件事就是为洋人火烧圆明园带路。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据记载,为联军带路的人就是龚半伦。
《清朝野史大观》说:“庚申之役,英以师船入京,焚圆明园,半伦实与同往。半伦单骑先入,取金玉重器而归。”
《圆明园残毁考》也说:“所以焚掠圆明园者,因有龚半伦为引导。”
也就是说,龚半伦不仅给洋人带路去了圆明园,还跟着一起在里面拿了金银财宝出来。
龚半伦这样的行为自然就受到了很多人的唾骂,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人就是咸丰皇帝的弟弟、恭亲王奕䜣。
火烧圆明园后,清政府开始和联军谈判,在谈判桌上龚半伦仍然帮助洋人作翻译,并且对恭亲王百般刁难。
恭亲王看见龚半伦给外国人出力,愤怒地说:“尔等世受国恩,如今却为虎作伥,甘做汉奸!”
站在恭亲王的立场来看,这句话说得没什么问题,龚半伦听到这句话,理应感到无地自容才对。
然而没想到的是,龚半伦不仅没有尴尬,反而当场反驳了恭亲王。
龚半伦说:“我们本是良民,上进之路被尔等堵死,还被贪官盘剥,衣食不全,只得乞食外邦。你骂我是汉奸,我看你是国贼!”
《孽海花》里描写说,听了龚半伦的这句反驳,“恭亲王瞠目看天,不能语。”龚半伦一句话竟然让恭亲王哑口无言。
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好好思考一下龚半伦提出的这个问题:汉奸和国贼,到底哪个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