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白水: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办报

2020年08月01日00:27:39

林白水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办报。

他活了52年,半生飘零,一世沧桑,教过书、办过学、从过政,但最主要的还是办报,可以说他把自己的一生光阴与精力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深深热爱着的报业。

林白水的同乡林启热衷于“教育救国”,先后在杭州兴办了求是书院(今浙江大学的前身)、养正书塾和蚕学馆(浙江理工大学的前身),林启知道林白水学问渊博,就诚意邀请他到这三所学堂任教。林白水欣然应允,立即北上杭州开始了执教生涯。

林白水曾担任过求是书院的总教习,主持书院教务,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里有后来的的“军神”蒋百里,名士钱钧夫(钱学森的父亲)和大文学家许寿裳。

林白水的报人生涯开始于1901年,那一年,是国家历史上的耻辱年。八国联军占领了大清朝的京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逃到西安避难。异族外敌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夺,无恶不作,逼着清廷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心优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痛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热血的爱国青年纷纷加入了救亡图存的革命队伍,开始寻找救国救民之道。林白水也在思索,为国家的前途与命运而殚精竭虑。

这年夏天,杭州名士项藻馨集资创办了《杭州白话报》,他听说林白水才华横溢,写得一手好文章,遂亲自上门邀请他担任报刊的首任主编。

在此之前。林白水从未接触过报业,报纸在西方已经很发达了,但在国内尚且处于起步阶段。他带着好奇与疑惑接受了项藻馨的邀请,加盟《杭州白话报》,从此结束了长达八年的执教生涯,开启了延续一生的报人生涯。

林白水向来推崇白话文,《杭州白话报》顾名思义又是提倡和宣扬白话文的,因此他特意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写了一篇发刊词,名为《论看报的好处》,其中是这么说的:

“这个报纸是属于普通一般老百姓的,因为我是一个平民,所以我说的话,是一般老百姓的语言,而不是一般士大夫阶级的咬文嚼字或八股式的文章。我不谈风花雪月,也不像别的报纸一样,捧戏子或歌颂妓女的美艳风骚。我只是把国内国外发生的大事小事,报告给一般老百姓,同时把我自己对这些事的意见,表达出来……”

他说的很明白,为百姓办报,替百姓说话。当时的大小报纸都是为政府呐喊助威,而《杭州白话报》却专为普通老百姓说话,这是新闻界的一大壮举。

《杭州白话报》每日的时评都出自林白水之笔,主要鼓吹三件事:一是反清革命,二是提倡学校普及教育,三是号召在全国各地普遍创立报社,使全国人民对国家和世界大事,都能了解并发生兴趣。思想开放,倡导维新,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很快就风行杭州城内外。

林白水是提倡白话文的先驱者之一,他认为,白话文“妇女孩子一看也明白,不识字的一听就知道”,用它办报“第一可去国民的自大心,第二可长国民的自信心,第三可以壮国民的自立心”。他是我国新闻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评论的政论家之一,早在五四运动倡导白话文之前他就已两办白话报,在中国新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第一人。

1902年,在蔡元培的邀请下,林白水去了上海,与蔡元培等人一起组织“中国教育会”,创办爱国女学和爱国学社,开始了激情澎湃的革命生涯,但他并没有就此结束自己的报人生涯,无论何时,他都不会忘记办报这件大事。他为爱国学社创办了社刊《学生民界》,积极鼓动革命,也曾为《苏报》写过时评,始终不渝地坚持着自己的报人身份。

那时的报刊尚未分家,名为“报”,实为期刊,先是半月刊,后是旬刊,发行量从创刊时的数百份到后来增至上千份,几乎所有栏目都是林白水一人所写,着实令人佩服。

林白水在报纸上大力倡导西方的“天赋人权、人类平等、百姓合群”等新思想,如他在1904年2月16日第七期“论说”栏发表的《国民的意见》一文中指出:

“凡国民有出租税的,都应该得享各项权利,这权利叫自由权,如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

早在20世纪初,他就提出了“纳税人的权利”思想,实在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先驱者。

1904年,清廷搜刮民脂民膏筹办“万寿庆典”,为慈禧太后庆祝70寿辰,引起了百姓的强烈不满,林白水愤而写下一副对联借以嘲讽:“今日幸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再幸圆明园?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五十失琉球,六十失台海,七十又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蹙,每逢万寿必无疆!”

此联既出,字字辛辣,令人拍案,各报无不争相转载,传诵一时。

《中国白话报》出至第24期即停刊,但在中国报刊史上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作为革命党人在上海地区创办的第一家白话报,“给当时的上海报界带来了一阵清新的民间气息”。林白水“用明白晓畅、浅显易懂的白话文宣传科学和民主,鼓吹暴力和暗杀,使革命思想在新军、会党、青年学生和手工业工人中有了一定程度的传播”,促进了革命派跨出上层社会和知识分子的圈子,扩展到社会底层。开一代报界之风气,面向大众民生,其影响之深远,意义之重大,可见一斑。

林白水在办报的路上越走越远,办报是他的事业,是他的理想,更是他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