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勋为什么要发动起义 庞勋发动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2020年07月22日08:32:56

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大唐帝国的西南腹地爆发了一起群体性事件。此次事件的策源地在桂州(桂林),事件的领导者叫做庞勋。事件的内容,既不是罢工罢市,也不是罢课罢饭,而是戍卒起兵!这便是唐朝末年赫赫有名的“庞勋之乱”。北宋大儒宋祁在编撰《新唐书》时,曾如是总结道:“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换句话说,唐朝灭亡的导火线,正是发生于桂州的庞勋起义。

庞勋是戍边将领,按道理应该保家卫国,怎么会起兵造反呢?

唐懿宗时期的大唐帝国,已经病入膏肓、摇摇欲坠。《新唐书》中说唐懿宗“以昏庸相继”,其实是便宜他了。文化人讲究仁义道德,即便是再糟糕的皇帝,史书中也不过是“昏庸”、“残暴”等寥寥数语。假如允许史官们用粗俗一点的话来描述,指不定写出什么难听的话来呢。

在唐懿宗柄国期间,内忧外患,危机四伏。在朝中,唐懿宗任用奸佞、赏罚不明。当时乱象横生,别的不说,仅宰相一职,他就一口气换了21位。大唐帝国的边陲要塞,和朝中一样,也拉响了急促的警报。

三年之后就可以回家?

咸通四年(863年),南诏国三次派兵进攻安南,并攻陷了交趾(位于今越南河内)。如您所知,王勃的父亲王福峙,曾经担任过交趾县令。也就是说,交趾属于大唐帝国神圣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唐懿宗虽然昏庸,却也懂得保疆守土。面对南诏的狼子野心,唐懿宗拍案而起,决定寸土必争。当时,徐州一带“土风雄劲,甲士精强”,有点类似于现在的武术之乡什么的。于是,唐王朝命令徐州节度使孟球招募数千人前往赴援。援军之中的800人,负责戍守桂林。按照约定,这些驻守桂林的徐州士兵,三年以后可以重返苏北老家。

《汉书·元帝纪》云:“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从古自今,中国老百姓都讲究“安土重迁”,把乡土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文人墨客的诗句中,动不动就流露出思乡之情。而且,越是节日,越想家。背井离乡的时候,回家就成了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

不停的“加班”何时是个头啊?

从咸通四年驻守桂林算起,到咸通六年,刚好是三个年头。然而,到了咸通六年的时候,这支驻扎在桂林的部队,却成了“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因为无人问津,虽然三年的期满,换防始终无从谈起,不停地“加班”何时是个头啊?

尽 管桂林山水甲天下,戍卒们却无心欣赏,他们情愿回到魂牵梦萦的老家徐州。一年过去了,又一年过去了……翘首以盼,望眼欲穿啊,终于盼到了咸通九年。这一回,该换防了吧?该不用加班了吧?可以回到徐州了吧?

到咸通九年,这批戍卒已经在桂林驻守了整整六年。令他们想不到的是,这一次,他们依然被告知不能返回老家!

不行,我们要回家!

戍卒们不死心,曾多次向领导打报告:我们不加班了,我们要回家。请求返回徐州。当时的徐泗观察使是崔彦曾,戍卒能否回家,全靠他老人家一句话。崔彦曾还在犹豫,徐泗将领尹戡、杜璋、徐行俭异口同声,要求戍卒再多留守桂林一年。继续留守的理由很简单:“军带匾乏,难以发兵。”

“老子”不干了,回家!

苦苦等待了六年,回家的梦想,被一句轻描淡写的“军费不足”敷衍过去。是可忍,孰不可忍。戍卒们忍受了再一再二,却无法忍受再三再四的欺骗和愚弄。

戍卒愤怒了!

驻守桂林的徐州戍卒愤怒了!

戍卒当中,许佶、赵可立等九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掉了都头王仲甫。从性格上划分,许佶和赵可立属于四种性格类型中的胆汁质,脾气暴躁、容易冲动。他们冲动的直接后果,便是拥立庞勋为都将。于是,戍卒中的粮料判官庞勋闪亮登场,成为这支戍卒的领导者。

回家的诱惑是巨大的,产生的力量是无穷的。庞勋从桂林起兵,竟然一路打回徐州!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庞勋起义虽然仅仅持续了一年多时间,却攻占了徐州,以及江苏、安徽、山东、河南交界处的大量州郡,并成功地控制了江淮地区,切断了江南的经济命脉。起义队伍最为庞大的时候,竟然有接近20万人。

庞勋起义就像一条巨大的导火线,虽然被很快熄灭,但它却引爆了规模更大的黄巢起义。黄巢不但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喊出了自己的政治口号,而且攻破了大唐的首都长安。

黄巢起义被镇压以后,是越演越烈的藩镇割据。公元907年,节度使朱温废掉唐朝最后一个皇帝唐哀帝,建立后梁。从此,中国历史步入了更为黑暗和混乱的五代时期。这次因“加班”导致的动乱,也差点亡了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