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竹君生于1900年,13岁由于父亲病重,家庭困难,进入上海四马路(福州路)长三堂子(上海的高级妓院)卖唱。后被革命党人夏之时解救,在董竹君的眼里,他是一个思想进步、年轻有为的热血英雄。董竹君也觉得自己是配得上这位爱国英雄的。
在夏之时的安排下,董竹君离开了青楼。她15岁和夏结婚。婚后几天,董竹君就随丈夫去了日本。到了日本,董竹君开始补习日文。一年后,大女儿国琼出世了。那时夏之时忙于事务,顾不上照顾家庭,董竹君又要学习,又要带孩子,日子过得十分忙绿。
但是,两人婚后感情出现裂痕,1915年夏之时奉命回四川,临行前,他给了董竹君一把枪,说是叫她防贼。但又强调,若是董竹君做了对不起他的事,就用它自杀。夏之时的这些不信任和大男子主义,虽然让董竹君不舒服,但董竹君念及夫妻情谊还是原谅了,更是放弃了巴黎留学的机会,应夏之时的要求返回四川合江。
但回到夏之时老家,董竹君面对的是一个封建大家庭。夏之时因仕途不畅,脾气暴躁,经常打骂妻女。董竹君最后离家出走,赴上海创业。但是夏之时并未改变脾气,反而追杀妻子。扔下过一句话:“就凭你家是拉洋车的,你如果能在上海滩站稳脚跟,我夏之时用手板煎鱼给你吃!”
两人最终离婚,董竹君离婚后的最初几年,去得最多的是典当行。开工厂也是屡遭挫折,抗战期间,工厂毁于炮火,董竹君一度想要自杀。
天无绝人之路,在朋友的支助下,董竹君创办了“锦江小菜”,一开店便门庭若市。之后生意越来越红火。上海滩青帮、红帮的头面人物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是这里的常客。南京及上海军政要员也经常出没于此。
但是好景不长,1940年董竹君前往菲律宾,被误认为日本间谍,后来虽然脱离险境。但直到1945年才回到上海。而她辛苦创建的锦江两店已被弄得面目全非。
解放军攻占上海后,她以锦江两店人员为班底,创立了锦江饭店,然后将自己含辛茹苦16年所赚得的15万美元全部奉献给了中国政府,还交出了自己的花园住宅,她只保留了郭沫若书写的《沁园春》词和一套文房四宝。
1951年,锦江川菜馆、锦江茶室合并为锦江饭店,搬进了茂名南路英国籍犹太人沙逊的高档产业华懋公寓,成为招待外国元首的高级酒店。
周恩来总理在和董竹君的谈话中曾这样说:多年来,你为党在各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一个人革命不容易,一个女人革命就更不容易,一个女人想做成一件事就更难了(指锦江饭店)。总理这样的评价,董竹君当之无愧。
董竹君连任7届中国全国政协委员。1997年12月6日,在北京去世,终年9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