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上义光对历史有着怎样的贡献?有着怎样的内政功绩

2020年07月14日13:20:17

纵贯山形县南北的最上川被山形县居民称为“母亲河”。这是因为最上川地理上仅流经一个县并且给这个县带来了巨大的恩惠。这些恩惠体现在两方面:将河水作为灌溉用水而对农业的恩惠和基于水运的发达而对商业经济的恩惠。我认为山形县尤其在后一方面受到了更大的恩惠。对于被群山环绕陆路交通不便的山形县来说,最上川成为连接与海相临的庄内地方和内陆部的重要的大动脉。山形县的发展即使说是依靠着最上川也不为过。而对最上川水运开发作出巨大贡献的是战国大名最上义光。

战国大名既有政治家的一面也有军人的一面,只有将这两方面都抓住才能够深刻了解战国大名,但是,我认为到现在为止人们大都强调最上义光作为军人的一面,而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作为军人的他被公认为谋略家,时常出现在小说中的激烈战斗中。然而那就是他真实的形象么?揭示出义光作为政治家的一面才是正确的捕捉战国大名最上义光形象的关键所在。作为政治家的义光的功绩中就有最上川水运开发的事业。最上川水运得到巨大发展是在元禄时代,但可以说义光奠定了这次发展的基础。为了将政治家的义光的形象鲜明化,我想主要来看看他实行的最上川水运开发。

最上氏的最上川水运利用

首先,我想来考察一下在义光开发以前最上川水运是何种状态。最初,最上川水运本身自奈良、平安时代开始获得开发,成为交通要道。进入中世掌握此水运的是最上氏。文明八年(1467)七代义秋封庶族成泽满久(后改姓清水)在最上郡清水。这是在建筑最上氏北进据点前提下,掌握了最上川水运的管理。在清水建设河岸大约就是这个时候。“……(原文不明)”观应二年在清水、延文元年在大石田开始形成河岸,另有传言是“在最上川御城积米场(原文不明)”、延文元年、最上氏祖先斯波兼赖进入山形之时将河岸从清水移至大石田,这些说法都值得怀疑。斯波兼赖进入山形之时正值南北朝争乱之时,山形由大江氏等南朝方各地割据,那种状态下根本不可能延移河岸。

清水河岸水运的掌管是由清水氏执行的,而此处的掌管是指重整往来最上川的船只并收取一定税金。甚至进一步规定顺水而下的船不可下至清水以下,由酒田逆流而上的船不可上至清水以上。这称为船继权,最上川的河岸中只有清水河岸有此权利。这样,清水河岸成为最上川水运重要的据点。

义光的最上川水运开发

最上义光继承家督时,山形县内在置赐的伊达氏、庄内的武藤氏之间散立着最上氏、大江氏等领主。义光集聚统一势力时首先需要和这些领主合并。那样也就完全的掌握了最上川水运。但是,庄内的武藤氏等人也想掌握最上川水运,义光与这些诸氏围绕水运,尤其是前述的清水一带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另外也不得不与内陆部的诸领主为敌,水运开发是那些争执解决的关键。关于水运开发大致可分为三块来考虑。即:最上川三难所的开发、河岸的设置、庄内的掌握。这些无论哪一个在水运开发上都极为重要。只是,如上所述这些事并不是在与诸氏的争执中统一的进行的,我们可以认为它是随着最上氏领国制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所以,下面我将分别就水运开发的各方面、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进行验证。"

最上川三难所的开发

首先是最上川三难所的开发。所谓三难所是指“基点、准、三濑”(原文不明),后来深处的狭道也有用此名的。实际就其地势来看,最上川中湍急的河流、露出水面的岩石、船只很难到达的地方,即使如今也还时时可见。

三难所开发时期,依靠顾正御坊缘起、山形义光在天童赖久的交战中获胜、“……”从他国雇来巧匠,“……”。据记载大约是天正九年(1518)开始着手开发三难所,但实际如何呢?誉田庆恩氏怀疑还是在义光统领最上川河西以前,就开始大规模的开发事业了;横山昭男氏则认为将这样的最上川水运的开发视为德川时期大领国事业的一环比较妥当。我自己认为,关于三难所的开发两者的观点都有道理。至少这项开发事业的执行若不是在控制了最上川河西以后则将非常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