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轶事
顽劣急智
陈再道年幼父母双亡,由叔父带大,性顽劣,恶作剧闻名乡里。某日,有富家车水育秧,陈再道于水田旁佯装摸鱼,暗挖一洞穴通田外。富家抽水一日,竟不能盈田,甚纳闷。又某日,陈再道上山砍柴,口渴难耐,遂拔田中萝卜吃,而后将萝卜秧原样载泥中。数日后,萝卜秧黄叶枯,田主竟误以为地蚕所咬。
红军时期某日,敌追击红军于木兰山,陈再道背500块银圆随部队撤退。将军负重而行,力渐不支。敌将近,陈再道忽佯装摔倒,丢钱袋于一水潭中,遂跃起急奔,脱险。当日夜,潜回摔倒处,入潭摸钱袋返,500银圆,一块不少。
不拘小节
陈再道,本姓程。小时候,因听长辈谬传"九李十三陈,都是一家人"可以不分姓氏,他信以为真。加之麻城方言中"程"、"陈"读音不分,参军时被人笔误为陈姓,由此沿用不改。红军时期,有老乡发现这个错误,劝他改过来。他根本就不想在宗族姓氏等小事上花心思,说:"姓什么还不是要提着脑袋干革命?"到了晚年,有人和他调侃说:"你的大号搞错了,错的好哦,这样阎王找不到你本人,你就要多活百儿八十岁了!"陈再道道:"么能那样紧活,能活过八十就心满意足了。再多活就是白吃人民的粮食,白花国家的钱!"。
陈再道不修边幅,开会时还常以双腿蹲踞椅上,有时一屁股坐桌上。
口无遮拦
“文革”初期,论及罗瑞卿大比武,将军曰:“李立三来了,我就听李立三的;王明来了,我就听王明的;张国焘来了,我就听张国焘的;罗总长来了,我就听罗总长的。”又曰:“作为下级,反正谁来听谁的,今后这样的错误还免不了。”又某日,军区办公会前,陈再道聊天曰:“毛主席的身体为什么那么健康、那么胖呢?因为毛主席每天吃半碗白浆糊一样的东西,如果我有那么好的东西吃,也能长那么胖。”后被造反派揪住话柄,批斗甚烈。
劝停火并
1938年1月,东纵到达冀南巨鹿县城附近,遇到当地土匪头子刘国栋(绰号刘磨头)、邱清泉等同巨鹿县王文珍的保安团因报私仇和争夺地盘发生火并,正打得十分激烈。陈再道了解了双方情况后,根据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主张从中进行调解,劝说双方停止火并,和平解决他们的武装冲突。他同李菁玉同志等研究了解决办法后,即派代表分别与刘磨头、王文珍等人做劝解工作,说明当此日寇妄图使我亡国灭种之际,中国人应当团结起来共同抗日;并表明共产党八路军一向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计前仇,不念旧恶,愿意团结一切爱国力量,共同抗击日寇的侵略。经过耐心说服教育,刘、王双方均同意停战,并接受了陈再道代表提出的条件:刘磨头撤出巨鹿县境;王文珍部接受八路军改编参加抗日。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既利于团结抗日、又利于维护地方治安,更为东纵创建冀南抗日根据地造成有利条件。
收编武装
东纵在以南宫为中心发展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陈再道司令员坚持对土匪及游杂武装,根据不同对象,采取政治争取为主,分化瓦解和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区别对待。在八路军政治宣传工作的感召下,有些游杂武装投向八路军,不再为非作歹,被八路军收编改造。如当时冀南最大的两股地方武装——段海州和赵云祥两部,各有四五千人。为团结和争取他们抗日,陈再道司令员邀请段、赵二人进行当面会商,向他们宣传共产党的团结抗日主张和各项方针政策,经过争取教育,他们接受了陈再道提出的成立军政委员会统辖冀南各部队的建议,并推举陈再道为该委员会的主任。从而争取了赵云祥,收编了段海州部为“抗日青年纵队”。此外,还收编威县民团为“冀南抗日游击独立第二师”等。这对于打开冀南抗日局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许多土匪和游杂武装弃暗投明,与八路军合作抗日或被八路军收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