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皇后贞明皇后死亡时,她的儿子们为什么都不哭?

2020年07月24日22:06:35

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裕仁天皇刚刚30岁,他最头疼的问题不是国事,而是家事,生育皇嗣的问题。

结婚10年,生了4个女儿,没有儿子继承皇位。大臣们在考虑推举他的弟弟当天皇。

这段时间是裕仁家庭压力最大的两年。

大臣们给他海选美女纳妾,以续香火。但他表示,宁愿没有儿子,也不纳妾。

皇位问题怎么办?

一次,他媳妇良子抽泣着问他这个问题。

裕仁轻声宽慰她说,没事的,没有儿子,“不是还有秩父宫吗?”

秩父宫,裕仁的弟弟雍仁,比自己小1岁。

说出来这话,说明他心理上已做好让位的思想准备。

但此时他才30岁,生育还有很多可能。

在这里,其实延伸出一个问题:裕仁有什么心结,让自己恪守一夫一妻,死不纳妾?

他跟媳妇良子是青梅竹马同学,他们的婚姻经历很大的阻力,最后才走到一起,他们的婚姻有感情基础。但感情因素只是一方面。

日本皇室历史上,实行一夫一妻的,并非裕仁开先河。而是他的父亲,大正天皇,嘉仁。

嘉仁一生体弱多病,但媳妇节子争气,结婚后连生4个儿子。

根据皇室规定,生下的皇子在满月后就被抱走,由独立的宫内机构养育,由精挑细选的老师教育。其原因是“溺爱下的皇子,得不到很好的教育”。

正是这个原因,天皇的童年很孤单。试想,缺少母爱的孩子,成长起来后会有什么样的心理缺陷?

可悲的是,皇子皇女大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畸形”成长起来的。

母子父子见面,像进行一个仪式一般,有固定的时期,经人安排才可会面,大概是每周一次。以及逢年过节喜庆之时。

那时的研究尚无证明母爱对一个人的影响多么深远。

顺便说下,中国皇帝大概也是这样。晚清皇帝溥仪曾回忆说,“虽然我有很多位母亲,但我从来不知母爱为何物。”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年后的裕仁对亲情极为渴望,对家庭极为看重。不缺吃穿,皇位无忧,维护一湾亲情,成了他的生活追求。

再一个原因是,怕孩子“母亲”太多。

他的父亲嘉仁原本有14个兄弟姐妹,是他爷爷明治天皇与不同的妃子所生。但由于内宫争斗激烈,不少孩子难以幸免,最后傻的傻死的死,只活下来1个嘉仁,还是个精神病。皇室基因缺陷是一方面,但内宫女人争斗,殃及子女,也是非常可怕的现实。

所以,到了嘉仁这里,就娶一个老婆。到了裕仁这里,就直接坚持一个老婆好。

“母亲”多了不好,性命危险。母爱少了也不好。

缺少母爱的裕仁兄弟,有多大的心理伤害呢?

1951年,当裕仁的母亲,贞明皇后节子逝世时,他的儿子都没有哭泣。裕仁的一个弟弟后来告诉日本作家河原敏明说:

“当我母亲过世时,我一滴眼泪也没流;但当我的侍女辞职时,我非常难过,以至于无法停止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