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代,托孤往往是一出重要戏码。刘备的白帝城托孤,成了君臣配合的千古绝唱。
曹丕临死前,拉着司马懿等人的手,也想来一出托孤大戏,让他们效仿诸葛亮。可曹丕也没想到,他信任的司马懿,最后会带着两个儿子,挖倒了魏国的江山。
不过,相比较于蜀国跟魏国,东吴在托孤这件事上,一直有很深的传统。
从孙策时期开始,直到东吴的倒数第二任皇帝,都曾以托孤来交代自己的身后事。只是,东吴的托孤质量,一代不如一代。
最早的托孤大臣,当然就是孙策留给孙权的周瑜、张昭这两位大臣了。这两个人对于当时的东吴来说,堪称是支撑基业的两根大柱。周瑜主外,训练军队。张昭主内,处理国政。
当时孙氏虽然名义上占领了江东,实际上根基仍然非常不牢固,那些世家大族跟孙氏仍没有真正建立君臣关系。
而孙策对这两个人的信任,不仅体现在把他们选为托孤大臣。他甚至对张昭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孙权不能担当起大任,你可以自己占据这份基业。”孙策的这份信任,对于周瑜、张昭来说,自然是感念于心。
在孙权刚刚继位的时候,大家只是把他当成一位将军对待。只有周瑜对孙权行了君臣的礼节。
后来曹操发动大军,准备吞并江东的时候,也是周瑜站了出来,力主迎战,击败了曹操几十万大军。
张昭虽然在赤壁之战中主张讲和,但也不是出于私心。
而且,在赤壁之战后,他对于东吴的国政,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东吴后来的礼仪,也是张昭立下的。可见孙策留下的这两位托孤大臣,还是非常不错的。
而孙权临终前,则把托孤大臣的重任,交给了诸葛恪。诸葛恪是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亮的侄子。这个人自幼就是以聪明著称。孙权对他十分信任。
在托孤的时候,除了生杀大权,把其他大权都交给了他。诸葛恪辅政的时候,也做了不少善政,得到了东吴百姓的拥戴。
而且,跟东吴向来的保守不同,诸葛恪力主北伐,并取得一次胜利。再次得到东吴百姓拥护,声望极高。只是,在第二次北伐的时候,惨遭失败,被众人反对,最后在宫廷酒宴上被谋杀。
而在诸葛恪之后,东吴的托孤大任,交到了丞相濮阳兴手上。这是东吴最后一次托孤,也是最失败的一次托孤。在皇帝孙休意外去世前,他让濮阳兴交给自己儿子继承。
结果濮阳兴在皇帝刚去世不久,就把他的命令丢到一边,立了孙皓这个暴君当皇帝。这不仅对东吴是一个灾难,对濮阳兴同样也是灾难。
孙皓这个暴君在继位后不久,就找了借口,把濮阳兴流放到广州,又在半路上派人杀了他。还夷灭了濮阳兴三族。孙策如果还活着,估计会站起来教他们如何挑选正确的托孤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