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希仲,多用于人名,最为知名者为中共叛徒、原新四军第一纵队参谋长赵希仲(1903年—1968年7月17日),陕西长安人,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抗战期间,任新四军军部教导总队训练部长、副总队长、第一纵队参谋长;“皖南事变”爆发后,赵希仲被俘,继而叛变投敌,被任命为集中营军事教官,后在转移途中被日军逮捕关押,获释后回到原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再次参加革命,任甘肃兰州西北新华公司副经理等职,此后他叛党、叛变问题暴露,被撤销职务;“文化大革命”爆发后,赵希仲于1968年7月投河自尽。
早年经历
赵希仲(1903—1968),1903年出生于陕西长安县狄寨乡夏寨村;字子章,又名亚尼,1922年考入省立第一中学,在校期间,多次与同学们一道走上街头,反对外来侵略,传播新文化、新思想,为此曾受到反动军警的追查与镇压。
1925年,赵希仲由陕西省立一中毕业,他抱着从戎救国的念头,又去河南投奔已经调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团团长的表兄魏希古。
1926年,由魏保送他去广东黄埔军校第四期 ,学习时加入国民党;同年10月期满毕业后,分配到国民革命军北伐军总司令部军需处任见习官。
参加革命
1927年1月,他随毛泽东离开广东去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任区队长,同年4月,他积极响应毛泽东号召,同讲习所的200多名武装学员前往湖北麻城、光山一带援助“麻城惨案”中的进步力量,同当地的土豪劣绅进行斗争;同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6月,调回陕西,到临潼县陕军甄寿山部,任教导营学生队区队长。该部有中共秘密的军旅支部,赵希仲是主要成员之一,从事地下兵运工作。
1928年春,调到陕西兰田西区委,后转达到共青团长安县委;他积极响应由中共陕西省委指示的王泰吉率教导团在麟游起义,赵希仲是组织这次起义的8名共产党员之一。
1928年下半年,赵希仲同赵伯平经组织派往蓝田县西区区委做党的工作,1929年初,回到本乡,以教书为名,隐蔽身份,掩护革命同志,使一座利用旧庙办起的乡村小学校,成为中共组织活动的联络点。
1929年4月,与徐国琏一起被捕,入狱后虽受尽酷刑与折磨,始终坚贞不屈;1930年11月,赵希仲同难友从一伙夫手中得到钥匙,打开牢门冲出监狱,潜回狄寨家中。
1931年上半年,赵希仲伤势刚一好转,即由王泰吉(时任杨虎城部骑兵团团长)介绍到杨虎城部警备一旅任机枪连连长。
1935年7月,警备一旅奉命开往陕南山阳地区进剿红25军,当部队进入袁家沟,战斗打响之际,赵希仲便命令手下士兵首先将平日思想反动的第一连连长巨英才打死,随即调转枪口反戈一击,率领机枪连携带步枪30余支,在阵前举行了起义,使警一旅腹背受敌,全军覆没——赵希仲由此回到了红军队伍,并受任为红25军教导队军事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