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撒遇刺身亡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你吗,布鲁图!

2020年07月21日23:14:25

布鲁图是罗马一个并不出名的政客的儿子。他的母亲还是恺撒众多情妇中的一个。所以有一些证据甚至能够证明也许恺撒才是他真正的父亲。但也有人对此表示怀疑,因为布鲁图出生的时候,恺撒才15岁。

在布鲁图年轻的时候他的叔叔卡儿皮收养了他。在罗马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卡图在塞浦路斯做总督的时期,布鲁图开始了他的政途,他成为了卡图的助手。在这段时期里他靠发放高利贷迅速地成为了显贵。他在初次进入了参议院以后,便加入了保守派反对当时由恺撒、庞培、克拉苏三人执政的元老院。他非常痛恨庞培,因为庞培在公元前77年暗杀了他的父亲。

但是在公元前49年爆发的庞培与恺撒的罗马内战中,布鲁图作为保守派的代表投靠了他的老仇敌庞培。在希腊境内的法塞拉斯大战中庞培惨败,之后布鲁图便写信致歉于恺撒,并很快得到了原谅。恺撒又在这以后将他召入了自己的阵营。

凯撒十分喜欢布鲁图,并且尊重他的意见。但是布鲁图和其他一些参议员一样并不满足于罗马共和国的现状,因为凯撒当时已经是一个独裁者。于是布鲁图与他的表兄和一些其他人开始联合在一起密谋对付凯撒。公元前44年,在布鲁图的策划下,一群参议员(其中包括布鲁特斯)将恺撒刺杀于庞贝城剧院的台阶上。凯撒这位著名的独裁者死前最后的遗言,还在感叹为什么是布鲁图杀了他,恺撒对待他像对待儿子一样,而且也许布鲁图就是他的儿子。

是你吗,布鲁图!

恺撒遇刺身亡!时间:公元前44年3月15日,地点:罗马元老院议事厅。恺撒被一拥而上的一批刺客连续刺中33刀。弥留之际,恺撒看到了刺客中的布鲁图,于是说出了他一生中最后的一句话:“是你吗,布鲁图!”

恺撒的这句话最初在罗马作家斯维托尼(约70―140)的《12恺撒传》和希腊历史学家卡西乌斯·狄奥(155―235)的《罗马史》中均被提及。在莎士比亚的悲剧《尤利乌斯·恺撒》中,莎翁把这句话写成拉丁文的“Et tu,Brute?”(“布鲁图,你也在内吗?”)。

布鲁图

虽说恺撒只比布鲁图大15岁,但在平时恺撒就习惯称布鲁图为“我的儿子”。这除了表现自己的威严外,还有两方面的特殊含义:一方面,布鲁图的母亲塞尔维利娅是恺撒最为宠爱的一个情妇;另一方面,尽管布鲁图曾反对过自己,但恺撒宽宏大量,仍父亲般地信任重用投奔自己的布鲁图,使他的官职扶摇直上,成了恺撒名副其实的左臂右膀。

在刺殺恺撒后的第二年——公元前42年10月23日,布鲁图兵败自杀,结束了他43岁的生命。

布鲁图公元前85年出生在罗马一个破落的名门贵族家庭,其家庭有着悠久的追求贵族共和制的传统。布鲁图聪明干练,喜爱哲学(尤其是斯多噶派哲学),与西塞罗关系紧密,故西塞罗曾写过有关他的文章。在仕途上,他曾做过塞浦路斯总督的助理,在此期间靠放高利贷发了大财成了显贵。布鲁图进入元老院时还非常年轻,在那里,他参加保守派先是反对恺撒、庞培和克拉苏的统治。在恺撒与庞培的争斗中,尽管庞培在公元前77年杀害了他的父亲,布鲁图仍加入了庞培的队伍。在公元前48年的法萨路斯决战中,庞培大败,布鲁图向恺撒表示忏悔投入他的门下并得到信任和赏识:不久即被恺撒任命为山南高卢总督(前48―前46)。进入公元前44年,又被任命为罗马执政官(罗马市长)。就在同一年,布鲁图制造了这一惊天动地的谋杀恺撒的事件!

从客观上讲,恺撒的独裁(公元前46年当上任期10年的独裁官,公元前44年,又当上了终身独裁官)和他的改革触及了元老院贵族(包括布鲁图阴谋集团)的传统利益。至于布鲁图本人,他提出谋杀恺撒的理由则是:他是共和制的坚定拥护者,共和制受到威胁他要挺身而出——“为国家自由而死,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职责。”“我爱恺撒,但我更爱共和!”

谋杀恺撒者的设想与计划在实际上是颇为书呆子气的——他们以为只要恺撒一死,民众就会自动投向他们一边。没想到民众愤怒地声讨谋杀者,再加上密谋者对恺撒同党的力量估计太低,又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故而,罗马的权力就牢牢地掌握在恺撒同党的手中。这样,密谋者就只能纷纷逃离罗马。布鲁图则逃往希腊。

公元前42年10月,布鲁图和另一密谋领导者喀西乌斯的队伍在马其顿的腓力比被讨伐而来的安东尼和屋大维的部队击败,全军覆没。布鲁图自杀身亡。屋大维——恺撒的外孙、义子,以后的奥古斯都大帝,命令手下割下布鲁图的头颅带回罗马,放在恺撒雕像前的祭桌上。

  布鲁图的三幅肖像

两千多年来,在“言必称希腊、罗马”的欧洲,围绕古罗马历史人物布鲁图的评价问题,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永无休止的争辩,焦点主要集中在布鲁图究竟是一个犹大式的、十恶不赦的卑劣叛徒,还是一个高尚的、视公民职责高于个人感情的、灭杀独裁者的勇敢义士?在这种关连上,布鲁图至少呈现出三幅截然不同的肖像:恶魔布鲁图、天使布鲁图或傻瓜布鲁图。

意大利诗人但丁在《神曲》中把布鲁图打入地狱最底层的第九圈,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打入十八层地狱”。据《地狱篇》第34歌的描述,地狱第九圈整个是一个冰湖,罪人都冰冻在里面,它又分为四环,依次关押着谋杀亲族者、卖国者、暗算宾客者和出卖恩主者。居于地球最深处的魔王撒但有三个面孔三张嘴,正面的口中咬着出卖耶稣的犹大,左右两边的嘴里则分别咀嚼着谋杀恺撒的首领布鲁图和喀西乌斯。在但丁的笔下,在所有打入地狱的罪人中,就数犹大、布鲁图和喀西乌斯罪孽最为深重,是魔鬼中的魔鬼!

与但丁不同,莎士比亚笔下的布鲁图(悲剧《尤利乌斯·恺撒》,1599)则是一个高尚的理想主义者,光明正大,无私无畏,为共和主义理想与独裁者恺撒进行义无反顾的殊死搏斗!在伏尔泰的剧本《布鲁图》(1730)和意大利作家维多里奥·阿尔菲耶里(1749―1803)的剧本《小布鲁图》(1787)中,布鲁图的形象则更加正气凛然。

这正应了一句俗语的说法:“恶之则打入地狱,爱之就捧上天堂”。

主张为了夺取、维持权力可以不择手段的马基雅维里,在评论布鲁图时,有他自己的标准,他持第三种观点:他认为,在权术方面,布鲁图是世界上最大的傻子。本来,布鲁图已进入恺撒统治集团的核心圈,恺撒对他又特别信任——这一点充分表现在恺撒死后公布的遗嘱里:屋大维为第一继承人,布鲁图为第二继承人。如果出现第一继承人无法继承的时候,第二继承人可以替补。故而在马基雅维里看来,布鲁图当时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忍耐、韬光养晦。假以时日,这恺撒的天下未必就不会改姓布鲁图!为了呈一时的痛快,却坏了图谋江山的大事!马基雅维里为布鲁图感到可惜,感叹:布鲁图你的名字就叫傻子(Brutus 在拉丁文中有“傻子”之意)!

进入常用话语中的“布鲁图”

布鲁图究竟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可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如何,恺撒的这句话,为西方诸语言留下了一个说法、一个词汇。

千余年来,在西方老百姓的口中,对布卢图的价值取向倒没有什么变化:布卢图这个名字就是指“出卖朋友的人”、“恩将仇报的人”或“改换门庭投靠对方的人”。“布鲁图”成了一个常用词汇。现今,在搜索网站健入“Brutus”这个词,每隔不长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大堆含有这个词的文章。古代布鲁图与现代布鲁图有什么区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