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中有三位鼎鼎有名的李姓高级将领,战功赫赫,威震四方。他们就是李仙洲、李延年、李玉堂。三人都是山东人,都姓李,又都是黄埔一期出身,职务都是兵团级,军阶又都是中将,因此被时人称为“山东三李”。
然而,经过十几年的岁月沉沦,“三李”中偏偏最早当俘虏的老大哥李仙洲,福大命大,“三李”的浮沉让人唏嘘。
李仙洲,山东长清(今齐河)人,早年在济南习武,后当小学体育教员,1924年抛妻别子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后,历任国民革命军排、连、营、团长、旅长、副师长、师长、中将军长、集团军总司令。
他的命运发生转折的是1947年初的一场战役。
当时,李仙洲为徐州绥靖公署济南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指挥第46军、73军、12军三个军9个师为北集团,从胶济线向南与南集团对进,夹击集结于临沂地区的华东野战军主力。
1947年2月21日晚,李仙洲正在莱芜城指挥部盯着地图,冥思苦想如何捕捉战机,突然接到总司令王耀武发来十万火急的命令:“从空军侦察得知,共军主力突然大举北移,已对你部形成包围,立即火速向北突围。”
李仙洲惊骇万分,怎么也想不通,一直集中在临沂地区的华东共军主力怎么会突然出现在北线,来得如此突然?他立即下令,于次日早上开拔,按王(耀武)司令官的命令,向北经吐丝口镇向胶济路转进。
谁知早晨部队开拔时,与李仙洲同驻莱芜县城的第46军军长韩练成突然不见了。李仙洲派人寻找,几乎找遍县城也不见韩的踪影儿。在这节骨眼上,军长失踪,第46军群龙无首,指挥失灵,军部一片惊恐慌乱。
韩练成的失踪,牵制和打乱了李仙洲的行动部署,整个部队的开拔行动耽搁了两个多小时。当李仙洲率总部一出莱芜城,便发觉已陷入华东野战军的重围。他决意孤注一掷,命令部队从几个方向同时突围。然而迟了,5万多人马,被包围在东西三四公里、南北十一二公里的袋形阵地里成了瓮中之鳖,插翅也难飞。战至次日黄昏,全军覆没,李仙洲本人亦受伤被俘。
李仙洲被俘后,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接见了他。
陈毅语重心长地说:“李将军,放下武器就是朋友,本军一律优待,务请放下包袱安心学习,有何困难、要求,尽管给我陈毅吩咐!”
听了陈毅的话,李仙洲显得十分为难:“请陈司令官体察,我这个在马背上负伤被俘的败军之将,除随身穿戴,别无行李,连换洗的衬衣全是贵军卫生营发给的,实在没有包袱可放啊!”
陈毅听了仰天大笑,李仙洲却摸不着头脑。
陈毅说:“你误会了,我们共产党人所讲的包袱是指思想负担”,用手指点了点自己的头脑,“不是指的个人财物!”
“噢!噢!”李仙洲脸一红,自此知道了共产党还有这么一个术语。
李仙洲先被关押在山东昆嵛山战犯管理处,后被送到威海,由于敌情紧张,和一批战犯换乘大渔船于夜间押送横渡渤海海峡,前去大连。
在海上,大渔船突遇国民党海军巡逻舰,要上船检查。负责押解的解放军干部以船老大身份与敌舰军官周旋,说是出海捕捞的渔船。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坐在舱底的战犯一个个把眼睛瞪向李仙洲。因为李仙洲官最大,只要他先叫起来,哪怕使个眼色,几个蠢蠢欲动的家伙也会狂叫起来。这可是解救自己的天赐良机啊!然而,李仙洲正襟危坐,不为所动,面部表情平静,无任何邪色……船摆脱军舰盘查,李仙洲等人从此再无被救的机会。但渔船驶抵大连港时,苏军不准靠岸,只得沿鸭绿江北驶,至揖安弃船上岸,然后到通化,上火车,安全抵达东北局驻地哈尔滨。
新中国成立后,李仙洲被集中到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处。在功德林200多名战犯中,李仙洲年龄最大,但却身无微恙,以“三德”(得)出名,那就是吃得、拉得、睡得。
功德林学习委员会办了一份墙报《新生园地》,但自创刊以来就没出现过李仙洲的名字。李仙洲像哑巴一样啥也不说。某次看完电影回来,他在笔记本上写下一段话,大意是: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打仗,是人和人打仗,既然如此,为什么银幕上的国民党军官,一个个不是像猪就是像猴?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打仗,就是日本投降后也打了4年之久,共产党并非毕其功于一役。既如此,为什么银幕上的共产党军队,一次冲锋就可以结束战斗?然后,他将笔记本放在枕头下面。
结果,笔记本被组长送到了管理处孙副处长的案头。
孙副处长亲手交回笔记本时,不但没有批评李仙洲,而且还面露微笑地建议他把“电影观后”送到《新生园地》发表,而且,“今后还可以继续写写看完电影的感想”。
功德林平均每周放一次电影,李仙洲每周写篇“观后”的电影评论,在《文艺专栏》上,不仅独占一隅,而且独树一帜,成为功德林里独领风骚的专栏作家。
《文艺专栏》的责任编辑,是曾任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中将副参谋长的文强。文强在李仙洲自诩的“三德”(得)———吃得、睡得、拉得之后,又给加上“一德(得)”,称之为写得。李仙洲一听,大笑不已,连连点头说:“俺老汉不要‘三从’,俺只要‘四德’(得)!”
1958年秋,本着生产劳动与思想改造相结合的方针,经上级批准,北京战犯管理处组织有劳动能力的战犯去秦城农场参加农业劳动。考虑到李仙洲已年逾60,让他在“大本营”留守。然而,李仙洲和几个老将军却拒绝照顾,坚决要求披挂上阵,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管理处只得满足他们的要求,成立第五生产小队,由李仙洲任队长,队员当然全是年老体弱者。
临行前,管理科长对第五生产小队队员反复强调:能干多少则干多少,不能干则回来休息,不定生产指标,不搞劳动竞赛,希望大家不要背任何包袱。哪知第五组回来时,还背回了一面写着“劳动光荣”的锦旗。
1960年11月28日,李仙洲获赦,名居第二批获赦人员榜首(第一批为1959年12月4日)。
第二批特赦人员名单中,本没有李仙洲,是周恩来亲笔批示,才加上李仙洲名字的。据说,由周总理以书面形式批示特赦的战犯,只有两人,其中之一就是李仙洲。
李仙洲为何被周恩来加上?原来他们在黄埔时就熟悉。李是黄埔第一期,当时年过30,已有妻室儿女,还有稳定职业——小学体育教员,他抛妻别子,千里迢迢从山东来广州投身黄埔。随后,在两次东征中,他作战勇敢,身先士卒,勇往直前,是学员中最早被任命为连长的几个人之一。因此,给了周恩来深刻的印象。
李仙洲等人获赦后,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设宴款待,并对李仙洲说:“你坐我身边。”与他亲切交谈。
周恩来说:“黄埔一期几百名学生,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你和曾扩情(在周恩来任主任的政治部当少校科员。),因为你俩的年龄都比较大,学员都称你们为李大哥、曾大哥。”
李仙洲激动地说:“学生不争气,造了不少罪孽,辜负了老师的教导。”
周恩来说:“过去的事就不要提了,我们要朝前看。”
李仙洲获赦回到山东老家时,正逢1961年春节。
14年后回归故里,李仙洲百感交集。大年初一,偕同妻子,高高兴兴地外出给亲友拜年。一出门,就被一群学生堵在巷口。学生们义愤填膺地呼喊口号:“打倒国民党军阀李仙洲!”、“李仙洲是一个大战犯!”
李妻见状,不禁勃然大怒,冲着学生们骂起来。李仙洲厉声喝斥妻子:“你胡闹什么?难道人家骂的不对吗?我过去确实是国民党军阀,现在虽然不是大战犯,但娃娃们觉悟高,提醒我不要忘记自身罪恶历史,还要继续改造,这是在帮助俺嘛!”
这时几个公社干部闻讯急跑过来,边跑边喊:“同学们,不要无礼!李仙洲先生现在跟我们一样都是公民!”然后耐心给学生们宣讲党的政策,说得学生娃们个个转怒为喜,欢呼雀跃,又举起手呼口号:“欢迎李仙洲先生回乡过年!”、“给李先生拜年!”
这一幕着实让李仙洲深受感动。
此后,李仙洲先后担任山东省政协秘书处专员、省政协委员、常委委员、民革山东省委员、常务委员、民革中央委员会顾问、监察委员和常委,黄埔同学会理事、南京黄埔军校同学会名誉会长,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李仙洲有两个儿子,夫人与长子在他前头故去。次子李德强是一家工厂技术人员,与父同为民革成员。李仙洲到了耄耋之年,行动不便了,山东省人民政府特批,将其在工厂工作的儿媳调入省政协,以便照料他的生活。
1975年,最后一批在押战犯释放时,周恩来特召李仙洲到京,让他以黄埔一期同学的身份看望黄维,并以亲身经历与黄维谈心,帮助他解决思想疙瘩。
李仙洲被安排住在京西饭店。周恩来特地让秘书把他请搬到前门饭店去,并亲自打电话说:“韩练成也住在前门饭店,你们可以见面谈谈莱芜战役,这可以帮助你解开当年韩练成失踪之谜。”
李仙洲刚搬到前门饭店,时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的韩练成就主动找上门来了。一进门,韩练成就向他作了一个大揖,说:“李大哥,我对不起你啊!听到你在吐丝口负伤的消息,内心深感不安。”
两人促膝长谈,李仙洲对莱芜之战的秘密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韩练成早就跟中共有联系了。莱芜大战之前,陈毅让联络员告诉他,要么率部阵前起义,要么离开46军,否则玉石俱焚。可是韩无论宣布阵前起义,还是率部投诚,条件都还不具备,只得选择后者。在地下党的安排下,躲藏在一个秘密据点里,使得46军无人指挥而陷入混乱,不战自溃。
李仙洲说:“你没有什么对不起我,我应该谢谢你才对。假如不是46军瓦解得快,我部被解决得快,如果我们一道负隅顽抗,我即使不死于战场,便也跑去台湾,怎么还能与老师周总理相见!”
他说的这话着实没错。
山东“三李”中的老二——李延年跟着蒋介石去了台湾。1950年,蒋介石发动检举“共谍”与“整肃失职高级军政官员”运动。曾担任过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六兵团司令官的李延年首当其冲。蒋介石追究他“平潭岛撤退”的责任,以“擅自离职,有亏职守”罪名,下令捕押交军事法庭审判,结果,被判11年徒刑。
李延年服刑出狱后,生活十分贫困,最后于凄凉中忧郁成疾,于1974年11月17日在台北病逝,终年70岁。
山东“三李”中的老三———李玉堂,比李仙洲小5岁,与李延年皆为广饶县大王镇大王桥村人,而且还同谱连宗,一村同宗族出了两赫赫有名的高官,无论族人还是村人皆引以为荣。但是,李玉堂的辉煌只在李仙洲一年半后便终结。
1948年7月13日,华东野战军一举攻克兖州,李玉堂6万余人被歼,他本人只身逃到徐州,被蒋介石丢弃。次年5月,他才被蒋介石起用担任海南防卫副总司令、第一路军总司令兼第32军军长。随后,中共华南分局策反委员会秘密策动,晓以大义。李玉堂欣然准备起义。但是1950年5月海南战役打响时,他没接到中共起义的指示,不敢贸然行动。结果,随国民党败兵撤往台湾。
但是,他一踏上台湾,随即在“整肃”运动中被人出卖,遭逮捕下狱。1951年2月5日被以“通共有据”的罪名,被蒋介石下令处决,年仅52岁。
山东“三李”,李仙洲年龄最大,也最数他福大、寿大。难怪李仙洲每想起或谈起另外“二李”时总是感慨万分:当年自己要是没有被解放军俘虏,即使以后不战死而去了台湾,下场肯定和李玉堂、李延年差不多,哪里能安然活到90岁?!
1988年10月22日,94岁高龄的李仙洲在济南安祥地心满意足地乘鹤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