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为什么拒绝唐太宗的提拔,结局还是那么惨

2020年07月25日07:38:37

  长孙无忌,唐太宗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皇后的亲哥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第一。

  虽功高盖世却不贪恋权力,多次明确拒绝唐太宗的提拔,是个头脑清醒的明白人。

  然而,这样的一个明白人,后来却因得罪了一个女人,而落得自己被处死,家人被流放的悲惨结局!

  长孙无忌出生于公元594年,河南洛阳人,出身显赫,父亲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外公是北齐乐安王高劢。

  但他的身世却不太美好,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和母亲、妹妹都不受异母兄孙安业待见,被孙安业赶出家门。

  他是舅舅高士廉抚养大的。

  高士廉也不是一般人,唐朝开国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位列第六。

  高士廉出身也很显赫,祖父是北齐清河王高岳,他本人任过隋朝的高官。

  但因得罪隋炀帝被发配岭南,直到李靖灭掉在岳阳称帝的萧铣才回到中原,成为李世民心腹,参与策划过玄武门之变。

  作为李世民天策府的重要成员,长孙无忌也是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者。

  所谓“天策府”,是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攻下洛阳,大败王世充、窦建德联军后。

  因战功显赫,他爹李渊命他掌握东部平原文武大权,封他为天策上将,允许他在洛阳开府而整的玩意儿。

  被他网罗在府里的,很多都是大名鼎鼎的杰出人物,包括杜如晦、房玄龄、李靖、尉迟敬德、程知节、侯君集、秦琼、柴绍、罗士信、史万宝、李勣、刘弘基等牛人,当然也包括长孙无忌。

  这些牛人,只不过是雄心勃勃的李世民50人庞大随从集团的一部分。

  雄心勃勃并不等于野心勃勃。

  实际上,据《资治通鉴·唐纪七》,李世民最初并无把太子李建成弄死、取而代之的打算。

  是因为李世民的功劳太大,太子李建成疑心生暗鬼,自以为威胁到了他的地位。

  极度不安之下,便想消除这个可能的威胁,勾结齐王李元吉,多次陷害李世民,想把他弄死为快。

  作为李世民的幕僚,长孙无忌等人相当忧虑,甚至有点恐惧,因为李世民一旦倒霉,他们都得倒霉。

  但首先把心里的担忧说出来的,不是长孙无忌,而是房玄龄。

  他对长孙无忌说,这哥俩如今水火不容,炸弹一旦爆炸,炸飞的就不仅仅是秦王府,整个国家都会被炸成碎片,咱们应该劝说秦王行周公之举,这样才能家国无虞。

  长孙无忌说,你说的正是我想说的,只是我一直不敢说。

  他们约上杜如晦等人,一齐来到李世民面前劝说:

  老大,你和太子的情况,估计你自己心里也清楚,若不先下手为强,那就只能等着遭殃,除了干掉太子和李元吉,没有别的选择。

  可是李世民说,你们说啥呢,他们是我哥和我弟!

  武德九年,李建成对李元吉说,秦王府里的智谋之士,最可怕的是房玄龄和杜如晦,咱们得想办法让他们滚蛋。

  于是他们一起到李渊那里去说坏话,把房玄龄和杜如晦都逐出了秦王府。

  房、杜两人被逐,使长孙无忌、雍州治中高士廉、左候车骑将军三水侯君集及尉迟敬德等心腹,心里的危机感更加强烈。

  他们不分昼夜地劝李世民动手,再不采取行动就晚了,李世民依然犹豫不决。

  适逢数万突厥骑兵“屯河南,入塞,围乌城”,这给了李建成将李世民一网打尽的机会。

  经李建成向他爹推荐,李元吉获得代李世民督诸军北征的权力,李建成让李元吉把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及秦府右三统军秦叔宝等统统带走,同时带走秦王帐下的精锐之士。

  没想到这个情报,被东宫里的率更丞王晊获得,他密告李世民:

  “太子对齐王说,你把秦王的骁将精兵弄到手后,我和秦王在昆明池为你饯行,趁机使壮士拉杀于幕下,然后上奏说他暴卒,主上不会不信。

  然后我就让人去说,叫老爸授我国事。尉迟敬德等人落到你手里后,寻机全部干掉……”

  李世民得到这个情报,这才意识到不是他死就是我亡了,急忙密令房玄龄、杜如晦假扮道士到秦王府,尉迟敬德从其他途径入府,商量对策。

  于是,玄武门之变发生了,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等人埋伏在玄武门,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

  玄武门之变没多久,唐高祖李渊就册封李世民为太子,任命长孙无忌为太子左庶子。

  两个月后李渊退位,李世民继位,册封妻子、长孙无忌之妹为皇后,长孙无忌改任左武侯大将军。

  成为大将军后,长孙无忌第一次闪亮登场,是担任行军总管,征讨在幽州叛唐的罗艺。

  罗艺大败,妻子儿女都不要了,带了几百残兵败将逃奔突厥,在边界一个驿站被左右砍了。

  平定罗艺叛乱后的贞观元年,长孙无忌改任吏部尚书,在评定功臣时被定为第一,进封齐国公。

  既是大功臣又是大舅哥,李世民对长孙无忌自然比对其他人要亲一点,允许他出入其卧室。

  然而,长孙无忌升得太频繁了,没多久又被拜为宰相级别的尚书右仆射,这就有点“过”了,所以有人进密表劝谏——长孙无忌权宠过盛,恐怕不是好事。

  应该说,这个劝谏是好意,权宠过盛确实会让人眼红,让人嫉妒,虽然嘴里不说,但难免有心里的不满,这对他们君臣都不是什么好事。

  李世民对这个劝谏,也没有想歪,他只是怕这个大舅哥想歪,所以把这份密表给他看。

  表示咱们君臣之间坦坦荡荡,还特意把大臣们召集拢来说,朕对长孙爱卿很信任哦,各位不要想歪了哦。

  那份密表,倒是提醒了长孙无忌,一个人一旦富贵至极,与其他人的距离拉得太大,确实会带来灾祸。

  “鹤立鸡群”并不是好事,所以他有点“慌”,恳请辞去相位,而且不是一次两次,少说也有三四次。

  头脑清醒的,还有他妹妹长孙皇后,她也极力劝李世民恩准哥哥的请求,估计还动用了搓衣板。

  你再不批准就给老娘跪下,李世民才无可奈何地答应了,改任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

  然而这个李世民,仿佛故意与大舅哥作对,又于贞观七年册拜长孙无忌为司空,长孙无忌上表推辞,李世民不准。

  长孙无忌无奈,被迫请舅舅高士廉出马,皇上您就别为难他了,您让外戚担任三公,就不怕人说“圣主私亲”吗?

  李世民说哪个敢说朕任人唯亲?朕授官是以才德为标准的!

  长孙无忌见舅舅也不管用,又亲自上表推辞,李世民依然不准。

  还特意写了一篇《威凤赋》赐给长孙无忌,追思长孙无忌的“佐命之功”,把长孙无忌比作“庶广德于众禽,非崇利于一已”的“威凤”。

  不过后来,长孙无忌终于成功地推辞了一次——

  当贞观十一年,李世民封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十四位功臣为世袭刺史,长孙无忌被封为赵州刺史,并拟改封其为赵国公时,认为这种分封对国家有害无益的长孙无忌,再次上表反对。

  只不过这一次,他来了个智取,没有直接反对,而是“质问”皇上:

  臣等披荆斩棘为您立了那么大的功,如今四海一统了,你的位子也坐稳了,就看臣等不顺眼了,让臣等世世代代呆在州郡,这跟流放有啥区别?你想忘恩负义还是咋的?

  这是哪儿跟哪儿啊,朕可没有这意思啊,朕这是希望你们的后代世世代代捍卫王室啊,既然你们这么认为,那就算了吧。

  李世民哭笑不得,赶紧收回成命,再也不提分封之事。

  长孙无忌如此清醒,如此低调,如此不贪恋权力,如此谨小慎微,应该没事吧?

  在李世民当政期间,他的确啥事也没有,李世民去世后,情况就变了。

  据《旧唐书·长孙无忌传》,李世民是于贞观二十三年病逝的,临终之前命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辅政。

  当时才二十一岁的太子李治,对于老爸的去世十分悲痛,抱着长孙无忌的脖子失声痛哭,长孙无忌劝他别哭了,处理政事要紧,李治继续哭。

  长孙无忌有点生气了:“陛下把宗庙社稷交给殿下,殿下怎么能只知道哭?”

  李治登基后,长孙无忌进拜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仍兼任扬州都督,主持朝政。

  他不再推辞,也不敢再推辞,新皇帝这么年轻,没有执政经验,他必须辅佐他。

  偏偏这时,有人想搞事,竟然诬告长孙无忌谋反。

  据《新唐书·唐纪十五》,诬告长孙无忌谋反的,是一个洛阳的百姓,名叫李弘泰,李治打死也不相信舅舅会谋反,立即下令将那人处斩。

  的确是这样,长孙无忌怎么可能谋反呢?他所思所想的,是如何把皇上辅佐好,尽量让他别犯错误,做个明君。

  然而,李治却不争气,后来糊涂透顶,竟然想废掉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

  武昭仪,也就是后来的武则天。

  这就有点有权任性了,你可不是一般人,是皇上,是一国之主,废后立后,可没有一般人休妻另娶那么简单,这不是你个人的事,是国家大事!

  李治也有自知之明,明白大臣们不会轻易答应,但是他想,只要把舅舅搞定,其他大臣,就不是问题了。

  于是他和武则天来到舅舅长孙无忌家中,除了带来十车金宝缯锦的赏赐,还任命舅舅的三个庶子为朝散大夫。

  这个外甥还没撅屁股,长孙无忌就知道他要拉什么屎,他不好明确表示反对,但他可以装啊,假装不明白对方的意思,故意瞎扯,扯别的事情。

  李治和武则天酒也不喝了,饭也不吃了,怏怏而归。

  武则天又叫她妈杨氏,多次到长孙无忌家中请求。

  他们还让礼部尚书许敬宗来劝,都没达到目的,被长孙无忌一口拒绝。

  李治也是有脾气的人,不信我堂堂一个皇帝,连这点小事都搞不定。

  他决定霸王硬上弓。

  公元655年(永徽六年),李治把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褚遂良叫到内殿议事。

  议的,当然是废后的事。

  李勣很狡猾,大概猜到是什么事,就称病未去,于志宁倒是去了,但把嘴闭得紧紧的,啥也不说。

  表现最为激烈的是褚遂良,他明确表示反对,长孙无忌自然站在他这一边。

  在有权任性的人面前,任何反对都是苍白无力的。

  同年十一月十三日,李治下诏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并囚禁起来,七天后再次下诏,立武则天为皇后。

  李治没想到,他这一任性,把这个舅舅害惨了!

  据《旧唐书·长孙无忌传》:帝竟不从无忌等言而立昭仪为皇后,皇后以无忌先受重赏而不助己,心甚衔之。

  得罪了武则天,谁也没有好下场,哪怕那人是天王老子!

  公元659年,礼部尚书许敬宗指使人密告监察御史李巢勾结长孙无忌谋反。

  长孙无忌被削去官职和封地,流放黔州,也就是现在的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那旮旯即使是现在,也是个凶山恶水之地。

  长孙无忌的儿子则被罢官除名,流放岭南。

  同年七月,长孙无忌被许敬宗派去的中书舍人袁公瑜逼令自缢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