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美国海军名将“沉默的勇士”——斯普鲁恩斯

2020年07月22日20:46:20

二战美国海军名将斯普鲁恩斯,被称为“沉默的勇士”。

斯普鲁恩斯沉默到了不惜放弃名誉,不屑辩解沟通。他回避公众宣传之坚决,已大大地影响了今人对他在战斗中杀伐决断的领会。

尼米兹称斯普鲁恩斯为“一个优秀的人,了不起的领袖”,还说怎么赞誉他都不过分。但他在将星闪烁的二战史中算不上耀眼的英雄。

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

举个例子, 他在«美国名人录»中的词条只有短短三行(还包括了全名)。在关于二战中的美国海军行动的历史巨著中,历史学家塞缪尔▪莫里森只是把斯普鲁恩斯称为“中途岛的胜利者”。

在注脚中,莫里森这样解释:“斯普鲁恩斯将军对本书初稿的建议是,删除‘胜利者’这个词,代之以‘指挥了一个航母舰队’。但是我决定保留这个词。”

一件小事,足以看出我们今天对斯普鲁恩斯的了解是大打折扣的。

斯普鲁恩斯

斯普鲁恩斯临危受命

斯普鲁恩斯第一次指挥战役,就赶上二战转折点之一的中途岛海战。这令人不得不感叹,有些人就是为大场面而生的,为时代而生。

到中途岛海战时斯普鲁恩斯已经56岁,年轻时他就一直沉默寡言,不引人注目,不张扬,面部表情很少。按照军队惯例,这样性格的人很难被列入重点培养的晋升名单中。

斯普鲁恩斯曾在多条战舰上服役,还进修了电气工程课程,并专门研究过各国海军舰只的防火措施。在战舰上,他是一个引擎、仪器和枪炮专家,话不多,干活儿行。

通过不断地学习深造,他获得了各个岗位的经验,几乎一个层级都没落下,既当过兵,又干过参谋,一步步稳健地走上了舰队核心位置。

在历史的关键时刻,1942年,在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前夕, “公牛”哈尔西因为严重的带状疱疹无法指挥战斗,临时向尼米兹推荐一名将领代替他。他选中了斯普鲁恩斯。

哈尔西和斯普鲁恩斯一直是非常亲密的朋友。斯普鲁恩斯内向、谨慎、安静,哈尔西急躁、冲动、高音大嗓。斯普鲁恩斯对哈尔西一直非常尊重。斯普鲁恩斯此前并没有指挥战役的经验,哈尔西选择斯普鲁恩斯也挺能反映“公牛”的性格,冲动、喜欢冒险,不按常理出牌。

“公牛”哈尔西

尼米兹希望哈尔西赶紧从床上蹦下来回到舰队,他的第二人选是打过珊瑚海海战的奥布里▪菲奇。最后在哈尔西的坚持下,以及考虑到斯普鲁恩斯对第16特遣舰队的情况更熟悉,还是同意了斯普鲁恩斯。但是尼米兹还是留了点后手,他让弗莱彻分担了部分战术指挥权。

如果说选择谁都是一种赌博,哈尔西就是赌对了。斯普鲁恩斯的谨慎而不乏决断的性格即使不会出彩,也肯定能够保底,而且还有很大机会获胜。1942年6月4日中途岛之战打响,谁也没想到斯普鲁恩斯把中途岛打得这么漂亮这么刺激。

斯普鲁恩斯接手的是力量对比悬殊、毫不乐观的战斗。6月4日,他决定不再拖延时间,赶在敌人发现和攻击之前,就命令企业号和大黄蜂顶风去进攻日本海军。

此时双方距离还有170英里,这是美军俯冲轰炸机,鱼雷,乃至战斗机的极限范围,但一个措手不及生生把“赤城号”等几艘航母变成了燃烧的残骸。这一胜利展示了斯普鲁恩斯计算风险和放手赌博的果敢。

攻击日军航母“赤城”号

美军取得中途岛战役的胜利,虽然必须归功于情报工作,日本人的错误,运气,甚至麦克拉斯基、沙姆韦等第一线飞行员随机应变的临场发挥,但斯普鲁恩斯的决断才是关键。

整个战役就是一场传奇。穿越到70多年前浩瀚的太平洋上,仿佛看到斯普鲁恩斯对即将飞上蓝天的麦克拉斯基耳提面命:放飞自我吧兄弟,随便炸。

见好就收,锁定胜利果实

斯普鲁恩斯后来因此被指责没能以最快的反应速度乘胜追击。这个指责的逻辑是,他错失了进攻山本舰队或者近藤舰队的好机会。如果他能在第二天离他们更近,就可以一网打尽。

这种对错评判说起来容易,反正斯普鲁恩斯也不爱辩解。只有还原到他当年的视角,我们或许才能理解,一个真正的勇士敢进也敢退。

炸沉了“飞龙号”的轰炸虽然不能说是结束了一天的战斗,但对于美军确实是个分水岭性的时刻。中途岛战役第二天,也就是1942年6月5日凌晨,斯普鲁恩斯和弗莱彻要考虑的是战局如何收场,而他们当时能接触到的信息并不完整。

中途岛海战形势

对于弗莱彻来说,当务之急是如何处理受损严重的“约克城”号航母。“约克城”的幸存者都已经被转移,疏散相当地快。夜幕降临,日军夜间袭击第17特混舰队的企图并非不可能。“约克城”静静地瘫在那儿,已经成了最容易攻击的目标。

弗莱彻的6个驱逐舰都挤满了幸存者,令他们参加任何海面行动都成问题。于是他明智地选择了全部军舰都撤离该区域,靠近斯普鲁恩斯。当斯普鲁恩斯尽职地询问他理论上的上级弗莱彻有没有进一步指示时,弗莱彻很有风度地回答说没有指示,他会跟从斯普鲁恩斯的行动。

这时的斯普鲁恩斯,当然不想夜间和日本舰队缠斗。一方面,美国舰队在白天的战果实属不易,付出的代价也着实不小——约克城号已废,飞行员们筋疲力尽,鱼雷机中队基本被灭。

倾覆的“约克城”号航母

斯普鲁恩斯意识到在飞机数量上日军占有优势,并且他们非常渴望再打一仗挽回败局。他还知道,上一次报告里,日军在西面的进攻部队仍然对中途岛构成威胁。

更糟的是,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了解周围所有日军航母的数量,战前情报显示日军在附近的航母不止4艘,炸沉飞龙号的轰炸机曾遭到零式战斗机攻击也意味着有这个可能。

再说,谁知道明天是不是还要防御日军对中途岛的再次进攻。所以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存现有力量。于是斯普鲁恩斯决定向东行进直到午夜。然后,他会向北航行一小时,等夜晚过去再向西转向。这个逻辑是,他可以由此与日军保持距离,又能在破晓时对中途岛提供支援。

登上《时代》杂志封面

此外,这些指责甚至没考虑到,尼米兹这场战役计划的主要目标是摧毁日军航母舰队。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在这个节骨眼上,山本或近藤实现大逆转的唯一可能就靠斯普鲁恩斯恩准了,只要斯普鲁恩斯鲁莽地撞到他们的枪口下就行。

斯普鲁恩斯已为美国海军赢得了优势,也就拥有了主动权。附近的日本军力不管多么强大,只要美国舰队跟他们保持距离,他们也没可能实现逆转。斯普鲁恩斯向东的行进确保了他保持这个优势,也就锁定了胜利果实。

其它事实也间接证明,南云忠一确实渴望并想方设法主动靠近美军。在那个时间点就意味着要实施夜袭。近藤舰队显然也是这样想,所以一直向东赶去支持南云。斯普鲁恩斯如果选择乘胜追击敌人,就会直接撞进日军强大的海面部队,他们可是受过充分夜间行动训练的。

南云忠一

“谨慎地脱离敌军”这种类似的事情后来又发生过一次,由于斯普鲁恩斯没有在菲律宾海战中积极地追逐日本舰队,他受到了一些飞行员的批评。然而斯普鲁恩斯对此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回应——我的首要任务是塞班。

有意思的是,哈尔西因为在莱特湾海战中被日本舰队诱骗带走同样受到了指责,他后来不无自嘲地评论说:如果当年能调换一下,我去指挥菲律宾海战,让斯普鲁恩斯来打莱特湾,效果可能更好。

貌似乏味的传奇人物

斯普鲁恩斯明明可以成为传奇,却甘于平凡,当个乏味的人。其实他的性格特点非常鲜明。

冷静,能够在难以想象的压力环境中保持头脑冷静,做出明确的决定,任何时候都不冲动。为了保证思考能力,在非战斗期间,他坚持要求晚上睡觉时不被打扰。

“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

目标明确。在斯普鲁恩斯指挥生涯的初期,也许“沉默”是占有主导地位的性格特征,但随着战争走向血腥,其性格特点更多表现为专注。

他一直专注于指挥责任。在中途岛,明知机载燃油难以坚持到返航却命令轰炸机立即起飞,只能说他目标极其明确,一将功成万骨枯。他在最后时刻克制住了追击撤退的日本舰队的诱惑,也是因为、最重要的目标已经实现。

中途岛之后两周,他成为尼米兹的参谋长。他的办公室里只有一张桌子,没有多余的椅子,这样来访者就不会呆太久。

中途岛海战

果断。斯普鲁恩斯的洞察力能发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他相信自己多年从军的历练,他的果断来自于自信。

合作。斯普鲁恩斯与尼米兹、哈尔西、弗莱彻等人的合作是顺利的。斯普鲁恩斯低调内敛,但并不好对付。后来的资料也爆出,菲律宾海战期间,由于意见不合,斯普鲁恩斯狠狠告了米切尔一状。

但是他从不记仇,对米切尔该信任还是信任,该用还是用。后来他们两人也互相敬重。另一方面,他经常将权力下放给军官,允许非常低级的军官给他提供信息,甚至改进建议,珍视一线的将士,相信他们经常比上面的人懂的更多。

正如历史学家莫里森后来专门描述斯普鲁恩斯在中途岛的表现——他有这样的能力,没有人嫉妒他,他也没有和任何人对抗,就赢得了几乎所有与他接触的人的尊重。

斯普鲁恩斯与尼米兹等人合影

很多人都说,斯普鲁恩斯是一个传奇,也是一个谜。然而他淡泊出世的态度,更容易掩盖他的传奇。

与哈尔西不同,斯普鲁恩斯没有成为五星上将。他不抽烟喝酒,口味简单,每天早上给自己冲一杯热巧克力,每天都会默默走上几英里,看上去是个乏味的人,唯一的爱好是交响乐。当有记者来采访,总会发现他正穿着工作服在花园里劳动。

海军上将欧内斯特▪金认为斯普鲁恩斯是“海军里最聪明的人”,而斯普鲁恩斯自己或许并不这么看。除了家人和他最亲近的朋友,没有人了解、也没有人讨论他的私人生活。

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上将

斯普鲁恩斯在退休时写道:我通过生活取得的成功,因为我是一个好男人。我很懒,有些人认为我很安静,一定在想一些深刻重要的问题。事实并非如此,我什么都没想,我的大脑一片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