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12月,安徽寿州。
一天夜晚,寿州都司率领一队巡逻队走上街头巡查。这时候,他们发现前面一个老人背对他们,面朝墙而立,怀疑此人是一名行迹可疑的窃贼,便将他带走。他们经过“状元府”门前时,此人请求敲开大门,请一位担保。
大门打开了,守门人王兴见到那人面孔,大吃一惊,当即痛骂了都司一顿。此人并不是什么窃贼,而是“状元府”的主人:光绪皇帝的老师、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孙家鼐!
孙家鼐,字燮臣,生于1827年,安徽寿州人。1856年,29岁的孙家鼐参加会考,不料名落孙山。孙家鼐遭遇失败,没有灰心。3年后的1859年。孙家鼐“卷土重来”,成功考中进士,还在殿试中获得一甲第一名的好成绩,成为新科状元。
有意思的是,1856年状元是江苏常熟人翁同龢。后来,正是翁同龢与孙家鼐一起成为光绪皇帝的老师。成为帝师后,孙家鼐升迁频繁,官至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一职,这就是出将入相了。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一触即发。朝廷议论此事,大多数都持主战态度。孙家鼐站在主和派李鸿章的一边,声称“衅不可启”,主张对日本忍让屈和。
甲午战争一场败仗,给所有人都有上了沉重一课。孙家鼐也不例外。痛定思痛,孙家鼐开始思考变法图强,变身维新派的一名干将,并在“强学会”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当时,李鸿章授意御史杨崇伊对“强学会”进行弹劾,称其“妄议朝政”。孙家鼐等便将“强学会”改为“官书局”,依然在里面任职。
在孙家鼐看来,中国要想变法图强,首要之举就是“开民智”;而要“开民智”,就必须兴办学校,发展教育。1898年,光绪皇帝下令变法,打算废除实施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校。孙家鼐奉命主办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京师大学堂(即北京大学前身)。
在主办京师大学堂时,孙家鼐提出一个主张,“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为京师大学堂开设了10 门主科、10 门附科。
在慈禧太后的阻扰下,光绪皇帝发起的维新变法历时100天而夭折,谭嗣同等6人还被清廷处死,为这场维新变法运动划上一个触目惊心的句号。慈禧太后还要废除光绪皇帝,重立储君。孙家鼐苦谏不可,没有被慈禧太后采纳。孙家鼐便借口生病,辞职回家,以示抗议。
于是,1899年12月,孙家鼐回到了他阔别几十年的寿州老家。
算一下,孙家鼐16岁就离开家乡,考中状元后一直在朝廷任官,只有中途因父亲去世回来过一次。虽然家乡父老都以孙家鼐为荣,但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他,得知他回来的消息后,不约而同前去迎接他。特别是知州魏绍殷、总兵郭宝昌,为孙家鼐准备了最隆重的迎接仪式。
不成想,他们在靖淮门等了老半天,也没见孙家鼐的踪影。后来有衙役来报告,孙家鼐已经轻车简从,从东门进城回“状元府”了!
这是因为,孙家鼐回到家乡,不想惊动地方官,打扰地方上的正常秩序。
那么,孙家鼐为什么会被巡逻队抓获呢?原来,孙家鼐在一天夜里身穿普通衣服外出访问朋友,回来时遇到巡逻队。为了表示礼让,孙家鼐背对他们,面朝墙而立,结果反而惹起巡逻队的怀疑,弄出一番风波。
第二天,知州魏绍殷、总兵郭宝昌带着都司亲临“状元府”向孙家鼐告罪。孙家鼐并没有生气,还替都司说话,赞许他忠于职守,建议对他提拔使用。于是,这个故事就有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