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面对数不尽的侮辱与损害,叶企孙将会想起他送别爱徒熊大缜的那个下午。
叶企孙,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很陌生的名字。但是如果提起钱学森、邓稼先、杨振宁这些鼎鼎大名的人物,国人都会如雷贯耳。这些人,都是新中国科研领域的泰山北斗;这些人,都是叶企孙的学生。
他的前半生,创建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培养了79名院士,他的学生中有两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如此功绩,堪称国士无双 。
然而,他的后半生,却受尽了侮辱折磨,精神几乎崩溃,在孤寂与绝望中死去。他的荣耀与忧伤,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里,少有人提起。
我们本不该遗忘他。
纵使我们无法改变历史,给予他鲜花与掌声,至少我们应该记住他的名字与事迹,这是对一个冤屈的英雄最起码的敬意。
1913年叶企孙报考清华学堂时的留影
叶企孙出生在1898年的夏天。
那一年的中国,正值多事之秋。大清王朝最后一丝落日的余晖即将散尽,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在六君子的人头落地之后黯然落幕。
大清快完了,革命者们前仆后继,目标只有一个:不惜一切代价,救中国!
在叶企孙13岁那年,中国完成了从帝国到民国的转变。
而叶企孙,这个出身于上海书香门第的少年,幼承庭训。在父亲的严厉要求下,他不仅熟读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对西方的科学文化亦是涉猎广泛。
开阔的视野,扎实的学养,使他在13岁那年顺利考取了清华学堂(该校的大学部是清华大学的前身),他是清华学堂的第一批学生。
在群英荟萃的清华园,叶企孙的学养愈发深厚,堪称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可是,当时的中国十分落后,若想学习先进的西方科技,只能远赴欧美。
1918年,20岁的叶企孙考取了庚子赔款留美公费生,进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他的老师,是后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P•W•布里奇曼。
1920年,获得学士学位的叶企孙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他和导师合作测定普朗克常数被世界物理学界沿用了整整16年。
如果留在美国,等待叶企孙的将是大好前途,他会成为物理学界的一颗新星。假以时日,也很可能像他的老师和学生们那样,站在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享受科学家的至高荣誉。
然而,叶企孙选择了回国,回到自己满目疮痍的祖国。那年他25岁,刚刚拿到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
当叶企孙站在归国的游轮上的时候,应该会想起在几十年前,他的前辈们,离开祖国的时候立下的誓言:“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20世纪30年代的叶企孙
回国之后,叶企孙受聘于清华大学,以一己之力,开创了清华大学物理系 ,为中国培育出了第一批物理学精英。
他不仅是清华的首任物理系主任,还是清华大学理学院的首任院长。
1933年,时任理学院院长的叶企孙不顾众多教授的反对,将只有初中文凭的华罗庚聘为教员,讲授大学微积分课程。几年之后,他又将华罗庚派往剑桥大学继续深造。
华罗庚能够在数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叶企孙功不可没。华罗庚曾经深情地回忆:“我一生得他爱护无尽。”
李政道19岁那年,被叶企孙破格选派到美国留学。工作人员十分惊诧,因为李政道面孔太过稚嫩,看上去像个大孩子。
几十年后,已经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李政道到中国访问,提出想见自己的恩师,却被政府拒绝了。或许李政道并不知道当时的中国,已经在处于一场文化浩劫之中,他的叶先生已经被折磨得不成样子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弹一星”元勋中,有半数以上是他的学生,他是当之无愧的“大师中的大师”。
熊大缜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的铁蹄进犯华北。
叶企孙当机立断,放弃了出国访问的机会。在混乱的北平,他抢运珍贵的书籍和仪器,为抗日队伍提供研制炸药的器材,筹集经费,输送专家。
国难当头,叶企孙的行为给他的学生做出了表率。
1938年4月的一天,他的学生熊大缜来向他辞行,要到敌后根据地去参加抗日队伍。
叶企孙愣住了。
叶企孙未曾娶妻,毕生精力都投入在教育事业和学术研究上,学生就是他最大的心灵依靠。
熊大缜是他最心爱的学生。
师生二人不仅志趣性情极为相投,学业上的优秀也是如出一辙。
彼时的熊大缜,年轻有为,意气风发,已经取得了去德国留学的机会,并且即将与恋人结婚。
但是日军在华北肆意横行,百姓苦不堪言,亡国奴的耻辱刺激了熊大缜。他来拜访自己的恩师,就是告知自己的决定:德国,不去了;婚,先不结了。
叶企孙的心情是复杂的。
民族大义,他自是知晓,不该拦着熊大缜;可是熊大缜如果去德国,必然在学术上更有成就,他日必成大器。
叶企孙追问了好几次,熊大缜的回答依然不变。无奈之下,叶企孙告诉自己的这位爱徒:“你放心去吧,我也暂不离开这里。你到那里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即时告诉我。”
叶企孙做梦也想不到,今生今世,他再也见不到自己的这位学生了。就连他自己,也将面临灾祸。
1935年清华大学物理系部分师生合影,这张照片中有11位未来的中科院院士。前排左四为叶企孙。
熊大缜去了冀中抗日根据地。
他利用自己的知识技术,帮助抗日军民制造烈性炸药、地雷、无线电设备。
叶企孙也没有闲着。他在日军的严密管制下,多次向根据地运送制作炸药所需的原材料。不仅如此,他还安排护送一批清华师生前往根据地,为抗日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在建国后的诸多电影中,那些炸药和地雷都是农民兄弟的天才创造。殊不知,他们都是青年学子们冒着生命危险研制的。
就在熊大缜为了抗日而呕心沥血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来临了。
1939年4月,国共关系恶化。熊大缜突然被冀中军区锄奸部秘密逮捕,罪名是“国民党特务”。
莫须有的罪名令熊大缜愤怒不已。3个月后,在军区机关转移途中,负责押送他的战士史建勋对他进行辱骂,性情刚烈的熊大缜与其争执,史建勋被激怒了,竟然私自决定枪毙熊大缜。
但是熊大缜喊了暂停。
他没有求饶,也没有畏惧,只有一个要求,用石头砸死自己。他知道敌后军民制造弹药是多么的不易。
熊大缜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终结了。这一年,他才26岁。
叶企孙(中)、熊大缜(左二)与抗战士兵合影。
噩耗传来,叶企孙万分悲痛,但国家还处于危难之中,他只能强忍心中的伤悲,继续支援抗日队伍。但他也从未忘记为自己蒙冤而死的学生奔走申冤。
抗战胜利了,解放战争胜利了,叶企孙难舍故土,留在了大陆。
新中国百废待兴,本是科学家大展宏图之时,叶企孙却不幸成为了被批斗的对象。
原因还是熊大缜的那件案子。
叶企孙连国民党党员都不是,却被污蔑为“国民党中统特务头子”,被屡屡揪斗。
此时的叶企孙已经老了,在殴打和辱骂中,昔日儒雅恬静的名教授,腰弯成了90度。
他的神志一度失常。终日游走在中关村附近的大街上,面色凄惶,伸手像路边的行人乞讨。
偶尔也会有神志清醒的时刻,他曾经的学生走近问候他,他连连摆手赶学生走。国家已经视他为罪人,他怕拖累自己的学生。
在病痛和羞辱之中,叶企孙度过了人生最后的岁月。1977年,当他去世的时候,所有的报纸都禁止登报纪念。
天下桃李,悉出公门。叶先生却落了个如此下场。
1995年4月30日,著名科学家施嘉炀和叶企孙的弟子王淦昌(左),在清华大学为新落成的叶企孙铜像揭幕
他当年物理系的学生钱三强、钱伟长、朱光亚、赵九章、周光召、杨振宁、李政道,理学院其他的学生华罗庚、陈省身等人,几十人都成为享誉世界的科技精英。
这或许是叶企孙先生不幸人生中的大幸了吧。当年的清华园,留下了他一生的心血,据说他临终之前一直喃喃自语:“回清华,回清华……”
只可惜,他再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