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个宰相李善长,躲过了初一却没躲过十五

2020年07月22日07:43:02

在所有的开国功臣中,李善长是朱元璋最信任的人,虽然功劳不一定最大,而且没有战功,之前做的都是后勤工作。

在朱元璋眼里,他是第一功臣,比战功赫赫的徐达功劳还大,所以第一任宰相“理应”由他来担任。

李善长也是得到过免死牌的人,有了这个玩意儿,除了起兵造反,无论犯了多大的罪,都可免死两次,儿子免死一次。

当然了,他不是唯一一个得到过这玩意儿的开国功臣,在朱元璋看来,这玩意儿不值什么钱,所以想怎么发就怎么发,以至于到了滥发的程度,一共发了三十四张。

有人说,朱元璋滥发免死牌的目的,不是为了保护开国功臣,而是恰恰相反,是想引诱他们犯罪,然后把他们干掉,为柔弱的太子朱标今后执政开辟一条顺畅的大道。

因为这些人都是牛人,他在世时还老老实实,还压得住,若是他先走一步,太子肯定压不了他们,每个人对他朱家江山都是一个威胁。

不过朱元璋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值得一提的是,与徐达、蓝玉等人不同的是,李善长确实平平安安地混到了退休。

他是主动提出退休的。而他之所以主动提出退休,也是因为眼光敏锐的他看到了权力场的险恶,与其天天过着把脑袋挂在裤腰带上的日子,还不如趁功成名就激流勇退,回家颐养天年,说不定还能多活几年。

然而没有卵用,他不想惹祸,祸却要来惹他。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发,朱元璋以“谋不轨”罪灭了胡惟庸九族。这可把李善长吓得够呛,因为他既是胡惟庸的亲家,当初胡惟庸又是他推荐的,尽管他未帮过于独断专行的胡惟庸干过一件坏事,但由于他和胡惟庸的特殊关系,难免会受到株连。

所以他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立即去向朱元璋认错,由于态度诚恳,加上确实没有证据证明他与胡惟庸沆瀣一气,以及李善长的巨大影响力,朱元璋也就暂时放过了他。

但李善长明白,暂时平安无事不等于永远平安无事,所以那以后他更加小心翼翼地做人,不让朱元璋抓到任何把柄。

然而,估计是老糊涂了,洪武二十三年,胡惟庸案过去十年之后,李善长家的房子坏了,需要维修。

房子坏了把它修好,这没毛病,干活需要人手,这也没毛病,千不该万不该,他居然向信国公汤和借300士兵给他干活!

这不是老年痴呆是什么!

古往今来的皇帝最忌惮也是最怕的,就是手下人与“兵”字沾边,一与“兵”字沾边就是谋反,非弄死你不可,比较典型的是死于“谋反罪”的汉景帝时期的周亚夫,而他“谋反”的“证据”,竟然是其儿子见他年老,估计活不了多久了,就偷偷地买了五百甲盾,准备在他去世时发丧用,而那些所谓的甲盾,并非真的甲盾,而是纸糊的丧葬用品!

李善长向汤和借兵修房子,汤和不但没答应,还向朱元璋告了密。

雪上加霜的是,当年四月,李善长一个名叫丁斌的外甥(一说不是外甥,是亲信)犯了罪,请李善长保他一保。

李善长不可能不管,就上书替丁斌求情,朱元璋却下令审讯。哪知这个丁斌,一番严刑拷打,受不了酷刑,心想我说一点皇上爱听的话,也许就能保住小命,皇上不是早就想要李善长的命吗?于是他“交代”李善长与胡惟庸案有牵连。

要说丁斌这话,也不全是空穴来风,早在胡惟庸未倒霉时,为了增加自己的势力,胡惟庸的确拉拢过李善长,但已打定主意“退隐江湖”的李善长打死也不干,胡惟庸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就让李善长的弟弟去劝他下水。

这个弟弟也是脑子进水了,竟然真的去劝,劝了一次劝二次,劝了二次劝三次,终于把李善长搞烦了,说了一句:“我老了,等我死后,你们想干啥就干啥吧!”

完了,这句话意味着,哪怕你没想谋反,对谋反也是支持的!

……

洪武二十三年,尽管胡惟庸已被处死十年,李善长仍以胡党案获罪,理由是身为元勋国戚,竟“知逆谋不举,狐疑观望,心怀两端,大逆不道”,他家被处死者达七十多人,包括他本人以及妻女弟侄。

杀了人家七十多人还不罢休,朱元璋又亲自动笔列其罪,“传着狱辞,为《昭示奸党三录》布告天下”。

那么问题来了:汤和为什么要出卖李善长。

很简单,为了自保,他不得不出卖。

他知道,李善长向他借兵的事不可能瞒过朱元璋,就算无人告发,也很快就会被朱元璋知晓,因为他知道,朱元璋的特务无孔不入,简直可以用恐怖二字来形容。

恐怖到哪种程度呢?举个例子: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太子的老师宋濂,有一次在家里请几个客人吃饭,第二天朱元璋就知道了,突然问他:“听说昨天你家里来了客人,你请他们吃饭,吃了些什么呢?”

宋濂老老实实地回答吃了些什么,并开始“抱蔡明”(报菜名),朱元璋拿过一张菜单,见宋濂报的菜名与菜单上的一致,点了点头说,你没骗朕,是个忠臣。

朱元璋为什么这么厉害?不是他厉害,原来宋濂家的仆人当中,早就被朱元璋安插了耳目。

更恐怖的是,作为主人,你根本不知道哪个仆人是真的仆人,哪个是直接为朱元璋服务的特务!

朱元璋既然能在宋濂家里安插特务,当然李善长等人也逃不了,任何大臣都逃不了,所以与其被告密,还不如主动交代。

也许有人要说,汤和之举纯粹是小人动作,人家那么信任你,你却转身就把人家出卖了。这话也许有点道理,然而,在事关几十上百甚至几百个亲人的性命面前,有几人能做到不明哲保身呢?

好在汤和的“小人之举”得到了“回报”,同样获得过免死牌的他真的被“免”死,与此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