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仁爱有道,为什么皇帝一直不喜欢他呢

2020年07月14日12:54:03

萧统是南北朝时期梁朝开国皇帝萧衍的长子,他一岁时就被萧衍立为太子,他不光是一枚大帅哥,还才华横溢,最为难得的是他还有一颗帝王的仁爱之心,后世对他的评价非常高,可是他却因为尽孝,受到萧衍的怀疑,最终成为历史上最悲催的太子,这是怎么回事呢?

萧统生于公元501年,生母丁令光。

(萧统雕像)

公元502年,萧衍建立南梁政权,在建康(今南京)称帝,是为梁武帝。萧统因是长子,才1岁的他便被立为太子。而丁令光也母以子贵,被立为丁贵嫔。

萧统自幼好学聪慧,记忆力超群。据史书记载,他读书时“数行并下,过目皆宜”。5岁就能熟读儒家《五经》,8岁就已经在寿安殿宣讲《孝经》,并能阐明经义,听者无不钦佩。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萧统年少时,便结交了很多大儒学士,经常和他们一起“讨论文籍,或与学士商榷古今,继以文章着述,率以为常”。

《昭明太子集》,便是萧统和他的大儒学士们一起编的古籍中的经典之作。

萧统不光有渊博的学识,他还非常关心社会民生。

萧统长到12岁的时候,梁武帝已经交托一些简单的政务给他处理。

有一次,萧统去刑狱司旁审。按南梁律法,那个犯人本应该判处死刑。但萧统翻阅了犯人案宗后,认为犯人的过错是情有可原,所以他请求刑官让他来判决。

太子说话了,刑官当然不会拒绝。于是,萧统给了犯人一个很轻的判决。

事后,刑官将此事向梁武帝作了汇报。梁武帝认为萧统有君子仁心,很高兴。

(梁武帝像)

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再加上天灾人祸,老百姓生活极为不易。萧统见了十分不忍,要求东宫上下节衣缩食,并将节省下来的衣食,拿去救济贫困的老百姓。

萧统除了体恤民情和研读诗文,还特别孝顺母亲丁贵嫔。他出居东宫后,因不能常见丁贵嫔而闷闷不乐。梁武帝知道后,便命他五日便可去永福宫向丁贵嫔问安一次。

公元526年,丁贵嫔病重,萧统日夜侍奉在丁贵嫔身边。丁贵嫔去世后,萧统悲痛欲绝,食不下咽,整日悲啼不止。梁武帝强迫他进食,他才勉强吃一点点。等出丧后入朝,本来健壮的小伙子,已经瘦得脱了形,让朝官都十分感动,无不垂泪。

可是,这样一个完美太子,后来却失去了梁武帝信任,怎么回事呢?

这就要说到丁贵嫔了。在埋葬母亲前,萧统亲自为她挑选了一块墓地。不过,就在破土动工之前,萧统突然接到梁武帝命令,要他立刻改换墓地。

原来,当时有个地主听说萧统为丁贵嫔选墓地的事情后,找到梁武帝最宠信的宦官俞三副,跟他私下交易说,如果能让朝廷花300万买他的那块地,他就拿100万作为俞三副的酬金。俞三副是个很贪婪的人,立刻和这个地主达成协议。

俞三副跑去对梁武帝说:“这段时间,城中有名的阴阳师都在传,说太子挑的墓地对您不利。我为了您能万寿无疆,亲自带着那些阴阳师们查勘了一块风水宝地。如果把丁贵嫔葬在那里,必定能保您福寿绵延。”

此时的梁武帝已是七旬老人,特别怕死,所以立刻同意了俞三副的建议。同时,对萧统产生了怀疑,认为萧统是想早日继位,才故意挑对他不利的墓地。

梁武帝的想法,萧统当然不知道。他是个很听话的儿子,于是便听从梁武帝的命令,将丁贵嫔葬在了梁武帝指定的墓地上。

萧统笃好玄学,身边也有一些玄学高人,其中有个道士特别会看墓地风水。听说改墓之事后,便让萧统带他去新墓地看一看。结果看完后,他说:“云地不利长子,若厌伏或可申延,乃为蜡鹅及诸物埋墓侧长子位。”意思是说,这个墓地虽是好,但不利于太子。破解之法是将蜡鹅等物,埋于坟东。

在道士的帮助下,萧统埋下了蜡鹅。

当时随萧统和道士前往的侍从中,有个太监叫鲍邈之。他起先很得萧统重用,后来萧统认为他为人奸滑,便渐渐冷落了他。鲍邈之因此对萧统怀恨在心。于是,后来梁武帝生病的时候,他便对梁武帝说,梁武帝生病的原因,就是因为太子做了厌祷之事。

所谓“厌祷”,就是利用某物对某人下咒的一种巫术。

梁武帝听后,半信半疑。

鲍邈之便添油加醋地将萧统埋蜡鹅的事情说了一遍。

梁武帝顾不得病体,赶紧随鲍邈之前往丁贵嫔墓地,果然挖出了蜡鹅。人证物证俱全,梁武帝勃然大怒,认为萧统是诅咒他早死,所以先将道士诛杀,又准备治萧统的罪。

幸得朝中大臣苦劝,梁武帝才没有继续追究,当然也没有和萧统谈过这件事。

可是梁武帝不谈,反而让萧统有冤不能伸,他看着梁武帝对他日益冷淡,心里郁郁寡欢。再加上对道士之死心存内疚,不久便病倒了。

公元531年,萧统在抑郁中病逝于东宫,卒年31岁。他死后,百姓恸哭不止,许多人还特意做了衣冠冢祭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