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让科举“零录取”之后,是怎么和皇帝说的?

2020年08月01日01:01:52
  从隋文帝创制科举考试制度以来,历代的科举考试都是统治者揽延人才一种手段。

  相对而言,唐代的科举考试制度还算公允公平,它改变了魏晋南北朝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用人体制,让更多的草根阶层知识分子参与到政治活动中来。科举制度并非完美无缺,漫长的科举历史长河中难免会发生一些荒唐可笑的事情。唐玄宗天宝年间的一次“零录取”事件,至今仍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

  唐玄宗暮年,沉湎于盛世浮华与温柔乡,以为天下无复可忧,深居简出专以声色自娱,把“外朝”交给李林甫,“内朝”交给高力士。

  李林甫是唐宗室,严格算起来,他是如假包换的“皇叔”。李隆基放权给他,应该与此有关。历史上,李林甫的出名除了为人歹毒狠辣“口蜜腹剑”之外,还有就是经常闹笑话,是个别字先生。一次,他的表弟家中生了男孩,李林甫作书道贺,提笔写道“闻有弄獐之庆”(古称生子为弄璋,生女为弄瓦),璋是玉器,獐是动物,獐头鼠目更不是什么好话了。李林甫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消息传出,世人讥讽其不学无术,送一外号“弄獐宰相”。

  从此,“弄獐”一词就成了写别字的典故。直到数百年后,苏轼在贺友人生子诗中仍不忘调侃:

  甚欲去为汤饼客,惜愁错写弄獐书(宋人有小儿满月吃汤饼的习俗)。

  李林甫任相19年,把持朝政,打击政治异已,尤其对有可能对自己权力形成威胁的士子更加严加防范,为此不惜上演了一出贻笑古今的大笑话。

  天宝六年(747),玄宗“欲广求天下之士”,传诏开科取士。杜甫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才子奔赴京师参加“制举”考试。李林甫得知消息后立即高度紧张起来:他虽是宰相却心胸狭隘,武大郎开店比自己高的全不要,朝中能力水平和他在伯仲之间的同僚他总是想方设法打击迫害,深受玄宗信任的张九龄、严挺之、贺知章、李邕、李适之、房绾等一大批官员就是被他排挤出了朝堂的。他尤其嫉恨因为文学才能而得到封赏进官的士人,害怕这些人通过科举登堂入室得到接触玄宗的机会,揭穿他专权跋扈的本来面目。于是以“举人多卑贱愚聩,恐有俚言污浊圣听”为由,建议玄宗收回成命。玄宗听了将信将疑,于是改旨要地方州县对应试的举子先行做好摸排拣拔工作,将那些卓尔不群的,报上名来(“精加试练,灼然超绝者,具名送省”),再交由尚书省“试以诗、赋、论”。

  尚书省担任考官的自然是宰相李林甫,结果千里迢迢、满怀希望来参加“制举”考试的士子,全部名落孙山。居然没有一个人被录取,开创了中国科举史上天大的笑话。更令人稀奇的是,李林甫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冒天下之大不韪,厚颜无耻地向玄宗上表称:天下贤士都已经在为国报效而没有遗漏,圣朝无隐者,人尽其材、物尽其用,尧舜汤禹上古之明君亦不过如此!

  聪明一时、糊涂一世的唐玄宗,居然轻信了李林甫的谎话,默认了这样的考试结果。

  参加这次考试被愚弄的除了诗圣杜甫之外,还有著名诗人高适和元结。碰上李林甫这样的主考官,就算是才高八斗也只有徒唤奈何了。

  在人类考试的历史上,李林甫保持的这个零录取率纪录至今仍没有人打破。李林甫也被牢牢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