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拿着枣木棍冲进皇宫,说出三个字,让大臣胆战心惊

2020年07月29日14:33:51

明朝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懒”皇帝,在位四十八年,居然有三十余年不上朝。此人就是尽人皆知的万历皇帝。这个万历皇帝是真沉得住气,不管内政外交,还是治国安民,哪怕是万历三大征这样的大规模对外战争,万历皇帝都能处之泰然,行若无事,一头扎进后宫就是不露面。不过,在万历四十三年,一件大事的发生,却让几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都走出深宫,走上朝堂面见大臣。

《明史》记载,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日,巍峨庄严的紫禁城中,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一个衣衫不整的大汉,手中挥舞着一根粗壮的枣木棍,从东华门冲进皇宫,一路见人就打,直接冲向慈庆宫,皇太子朱常洛当时就在慈庆宫中。明朝开国数百年,从未发生过这种不可思议之事,光天化日之下皇宫内居然有了刺客。宦官杂役、宫女等人,一个个惊骇不已,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

这个大汉最后冲到慈庆宫大殿前,宫内宦官们才反应过来,倚仗人多势众,把这个刺客当场抓住。巡城御史刘庭元和刑部官吏,对刺客进行了初审。刺客起初胡言乱语,疯疯癫癫,貌似就是个疯子。经再三盘查,刺客才说出“实情”,自称名叫张差,蓟州井儿峪人,是个樵夫,砍柴为生。因为与邻居闹纠纷,报官后无人理睬,气愤不过一时癫狂,就来到京师告御状,误打误撞闯入皇宫。

刑部于是以疯癫之人误入皇宫结案,并上报朝廷。一场风波看似就要平息。但刑部有个主事王之寀,是个有心之人。他见此案疑点重重,且人犯明显是在装疯卖傻隐瞒实情,刑部主管官吏却视而不见,匆匆结案。王之寀于夜间独自进入刑部大牢,私下提审张差。《明史》记载,王之寀只说了一句话,就让张差说出实情。

王之寀提审张差时,张差起初依旧前言不搭后语,假作癫狂。正赶上牢中开饭,王之寀对张差说:“吐实与饭,否则饿死!”张差到底没见过什么世面,又实在饥肠辘辘,生怕真的被饿死,于是就交待实情:他有两个亲戚在京城谋生,有一天带到家里一位宫里的公公,让他跟着这位公公去干大事,事成之后给他几亩地。他就跟着公公来到京师,好吃好喝好招待。几个月后,在这个公公的指引安排下,他才冲进皇宫,直奔太子的慈庆宫,“遇人辄打死”。

王之寀大为吃惊,当时皇帝正在为立皇储之事闹家务,皇太子朱常洛是正牌继承人,但万历皇帝最宠爱的郑贵妃,却想把太子取代,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王之寀意识到,此事背后隐藏着极大阴谋,幕后元凶很可能与郑贵妃有关。事关重大,王之寀立即连夜上书,向皇帝报告实情,因案情重大,他建议朝廷在文华殿进行朝廷会审,文武百官、九卿六部三法司都应到场。

王之寀不知道的是,郑贵妃的弟弟郑国泰,已经在朝廷各部上下打点,打招呼通关节。朝廷大员们也深知,郑贵妃深受皇帝宠爱,是个惹不起的厉害角色,都想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王之寀却不依不饶,联合陆梦龙等一批正直官吏,非要把此案查个水落石出。在他们的一再坚持下,当年五月二十一,朝廷百官参加的会审如期举行。

会审开始后,一幕奇观出现了。文武官吏们谁都不敢趟这个浑水,《明史》记载,“将讯,众咸嗫嚅”。十几个主审官竟然无一人肯开口问案,哼哼唧唧不敢开腔。刑部员外郎陆梦龙是个愣头青,他见没人开口,于是当仁不让主持审案。陆梦龙按照规矩,传令拿上刑具,“呼刑具三,无应者”,连喊三遍,连刑具都没人敢动。陆梦龙拍案大怒,手下这才把刑具送上来。

人犯张差见势不妙,来个竹筒倒豆子,把前因后果全部交待出来。原来,指派张差的公公,就是郑贵妃的亲信宦官庞保。文武大员们听得心惊肉跳,连声叫苦。陆梦龙又问张差:“庞保让你进宫干什么?”张差说了三个字:“打小爷!”小爷是民间对皇太子的尊称。文武大臣们好比听到晴天霹雳,眼看事情要闹大,一个个心寒胆战。刑部郎中胡士相赶紧站出来说:“此不可问矣!”强行终止了审案。写审理结果时,主笔官吏吓得“踌躇不敢下”,一个字都写不出来,陆梦龙急的亲自下手,才把报告写完。

案情在真相大白的最后关头被定格,但众人都已心知肚明。万历皇帝却完全被郑贵妃迷住,有意心存袒护。他甚至打破多年不上朝的习惯,于五月二十八上朝,召集文武大臣,当面处理此事。皇帝一锤定音,此案就是张差、庞保等人的个人行为,应予严惩,与他人无关。在他授意下,皇太子朱常洛也表态:“疯癫之人宜速决,毋株连。”万历皇帝还严厉斥责大臣们,谁要再提此事,就是离间他们父子关系。结果张差、庞保被处死,郑贵妃安然无恙。坚持查明真相的王之寀、陆梦龙却被贬谪出京。

万历皇帝不仅几十年不上朝,还贪恋美色无视国法,连贵妃谋害太子这样大逆不道之事,都稀里糊涂予以遮盖,使得朝野正直之士大失所望,“明亡于万历”一说,确实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