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孔子在蔡国居住了三年,吴国征伐陈国,楚国出兵救陈陈国。楚王听说孔子在蔡国,派人去聘请孔子,孔子打算带着弟子前往楚国。
陈国亲吴派大夫们害怕孔子辅佐楚昭王,楚国会更强大,便派兵追孔子,不让孔子去楚国。孔子在蔡国的幽谷被追上围困长达七日,绝粮几乎饿死,幸而楚国边防军赶到才得以解脱。
从孔子在蔡国被陈国军队围困的故事,可以看出春秋时期军队很容易穿越别国边境。春秋时期,秦国,晋国,楚国经常穿过周天子的都城作战,似乎各国都没有边境。
然而,却有个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发故事。伍子胥是楚国大夫伍奢次子,楚平王听信少师费无忌谗言,杀死伍奢一家,只有吴子胥逃走。伍子胥投奔吴国,来到吴楚两国交界的昭关(在今安徽含山县北)时,关上的官吏盘查得很紧。传说伍子胥一连几夜愁得睡不着觉,连头发也愁白了才混出昭关。
西周实行分封制度,春秋时期有记载的国家大约有100多个。西周分封的国家,起初都比较小,中间有空地,附近还有蛮夷部落。《孟子·告子下》记载“周公之封于鲁为方百里也……太公之封于齐也,亦为方百里也”。齐国刚分封时还与莱夷争夺都城营丘,鲁国分封后也与徐戎多次血战,有一段时期国都东门都不敢打开。
春秋时期,很多小国只有一个国都,大些的国家会有多个采邑。在平原地区,这些国都和采邑数量有限,别的国家军队很容易绕过城市而穿越过去。在秦国三帅伐郑时,直接越过周天子的洛邑进攻郑国。楚庄王成周问鼎中原,也是直接到达周天子脚下。
那么周朝时期,各国真的没有边界吗?
其实西周时期虽然地广人稀,各国有可能也会扼守险关,确保安全。西周时期周天子身边最重要的诸侯国是东虢国、西虢国,紧依天子的首都,都建国在军事战略要塞。东虢国建都成皋,亦名虎牢关,地势险要,是成周的东大门。西虢国位于今宝鸡市东南,是丰镐的西大门,守卫着散关、陈仓。东周时期西虢国东迁到河南陕县,负责守卫要塞函谷关,北边负责守卫晋国渡河南下的必经之路--黄河“茅津渡”。
后来小国逐渐被兼并,大国实力的上升,逐渐有了守卫边境的可能。各国为了防御,纷纷筑城,仅鲁国就筑城十几座。春秋后期,各国开始重视关隘、要塞,形成了一定的戍远防线。各大国逐渐直接接壤,一些关键地段也都修建了长城。如楚方城、齐长城等。到战国时期,各国的边界已经比较明确,包含了城市和疆域。
关隘要塞对防御非常重要,春秋时期,晋国假虞灭虢,虢国灭亡导致周天子丧失了函谷关,西部无险可守,秦楚晋等国把周天子的疆域作为争霸的战场。
起初,各国军队路过周天子的都城,需要事先禀告,下马车徒步,解除铠甲以显示对天子的尊重。后期,各国实力大增,越来越不把天子放在眼里了,经常不打招呼直接绕城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