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元末明初之际,朝鲜半岛也在上演一出改朝换代的大戏。立国四百年之久的“王氏高丽”势力逐渐减弱,王室大权旁落,朝臣党争不断。然而此时,国基不稳的高丽小朝廷居然还起了“蛇吞象”的心思:他们打算趁元军主力被明军歼灭,且明朝在辽东尚未站稳脚跟之际,出兵辽东,将其一举吞并。
领导这支高丽远征军的将领就是“李氏朝鲜”的开国太祖——李成桂。能做得开国太祖,自然有其精明之处,至少要比当时的朝鲜小朝廷精明。
李成桂
李成桂深知朱元璋领导的明朝大军刚刚打败二十万元军,兵势正旺,此时兵讨中国辽东,无异于触摸虎须之举,自己东拼西凑的四万人马,怕是还不够的对方“打牙祭”。所以,李成桂率领大军刚走到鸭绿江威化岛时,便借口天气恶化、江水暴涨,请求撤军。
然而,这一“合理请求”迅速被高丽亲元派势力否决。
或许,李成桂等的就是这个否决令——1个名正言顺“兵谏”的理由。
此时李成桂率领的这支军队是高丽举全国之力征召的队伍,凭借这支大军,李成桂轻而易举地占领了高丽都城。随后他废黜国王另立傀儡。四年后索性自己做了国王。
虽然已经坐在了国王的宝座上,但李成桂心里明白,自己此举毕竟属于篡权夺位。为堵住众人之口,李成桂又打起了临国的注意,只不过这次不是出兵征讨,而是希望能得到明朝的一纸藩封,成为大明王朝的藩属国。
朱元璋
于是,李成桂以高丽军民的名义上报明太祖朱元璋,请求甄选高丽国王,并钦定国号。
朱元璋也是聪明之人,自然知晓“甄选”二字含义(还是你李成桂来当比较亲近我大明王朝嘛),况且此时大明政权刚立,恰好也需要得到周国认可。遂大笔一挥:
“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体天牧民,永昌后嗣。”
东边夷族,就数“朝鲜”二字最好听,既然他们远道而来,就将这个名字还予他们吧(李成桂提了两个名字让明太祖钦定),希望上天体恤牧民,让他们后代永远昌盛!
于是,高丽更名为朝鲜,并沿用至今。至于后来朝鲜半岛又多出一个“韩国”,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