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为大唐骁将声威赫赫,李白认为卫青都比不上他,却晚节不保悲剧收场

2020年07月21日04:45:38

“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这是杜甫专门写给哥舒翰的一首诗《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中的诗句,暗指哥舒翰是当时的第一功臣。不仅如此,同时期的李白、高适等诗人均有很多诗篇歌颂过哥舒翰,可见其在当时的声威赫赫。

哥舒翰是唐代玄宗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突厥人,是唐代一个边远部落突骑施哥舒部落首领的后裔。突骑施属于西突厥,歌舒是以部落为姓。哥舒翰的祖上一直居住在今新疆库车,也是当时的安西都护府所在地,哥舒翰的父亲哥舒道元曾任安西都护府副都护,他的母亲尉迟氏是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王的公主。哥舒翰就出生在新疆库车,关于他的生年史书没有记载,我们只能做一大致的推断,估计在七世纪末。

自幼在这种家庭中长大,养成了哥舒翰为人倜傥不羁、仗义疏财、豪爽重诺的性格。由于好饮酒,一直未有大的出息。四十岁那年,父亲去世,失去依靠的哥舒翰来到长安,在客居的三年中,由于整天无所事事,受到了长安尉的轻视。自尊心受到伤害的哥舒翰从此“慨然发愤折节,仗剑之河西”。这可能是由于他的父亲曾在河西任赤水军使的缘故,他来到了河西(今天的武威),投奔到河西节度使王捶的帐下开始从军。很快,哥舒翰的军事才能得以显现,天宝元年(742年)十二月,王锤率军攻取新城(今青海门源)后,交由哥舒翰负责防守治理。这是哥舒翰第一次独立领军,由于他治军严厉,“三军无不震慑”,从此声名渐起。

天宝五((746年)载,大唐名将王忠嗣兼任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很快被发现并得到了王忠嗣的欣赏,不久便被提升为衙将。由于哥舒翰常读《左氏春秋》《汉书》,通晓大义,加上为人疏财重气,所以颇得士兵拥戴,随之又被提拔为大斗军副使。当时陇右边境地区经常受到吐蕃的骚扰,在与吐蕃作战的过程中,由于哥舒翰作战勇猛,尤其是苦拔海一战,连破三路吐蕃军,自此声名大振。随之被朝廷任命为陇西节度副使、都知关西兵马使、河源军(今青海西宁)使。

在戍边的过程中,哥舒翰的才能也进一步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天宝六载(747年)十一月,王忠嗣由于与吐蕃作战不力被召回,急于开疆拓土的唐玄宗决定让哥舒翰取代王忠嗣的位置。当月19日,唐玄宗正式认命哥舒翰为鸿胪卿,兼西平(今青海乐都)太守,摄御史中丞,为陇右节度支度营田副大使,充陇右节度使。从此以后,哥舒翰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展开了与吐蕃的作战,率兵多次打败吐蕃,赢得了战事的主动权。

天宝八载((749年)六月,哥舒翰率军攻破了吐蕃在青海的战略要地石堡城。

石堡城依山而建,地势极为险要,易守难攻,二十年来,唐军屡攻不克。此前好几任节度使均无功而返,王忠嗣也因此而罢官,石堡城成了唐玄宗的一大心结。

这次军事胜利,虽然伤亡惨重,代价巨大,但“一将功成万骨枯”,哥舒翰迎来了人生中辉煌的顶点。随后,哥舒翰又率兵一举收复了全部黄河九曲之地,将唐蕃两国的分界线向西推进到青海湖至黄河河曲以西一线,严重打击了吐蕃扩张的野心,使洮河流域安定下来。

为了纪念这位在保国卫边战争中做出贡献的将领,人们在临洮建立了哥舒翰纪功碑。有学者推证这块碑的碑文为唐玄宗书丹。根据当时的情况和唐玄宗对哥舒翰的倚重,这种可能性是完全成立的。只是石碑已被岁月的风霜侵蚀得斑驳不清,让我们难以欣赏这块由皇帝亲自书写的石碑的风采,但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它仍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哥舒翰纪功碑

临洮古称狄道,由于其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以来就是西北名邑,陇右重镇,是控扼陇蜀的战略要地。历代中原王朝和西北少数民族地方政权为争夺临挑这块战略要地,冲突不断,因此这里是多民族消长融合的地区。到了唐代,松赞干布死后,吐蕃贵族为了掠夺人口和牲畜,不断寇边,临洮首当其冲,经常受到吐蕃骚扰。哥舒翰天宝八载攻克被吐蕃占据的石堡城后,这里逐渐安定下来。

天宝十二载(753年)五月,哥舒翰又攻取吐蕃洪济城,大败吐蕃军于洮河流域。天宝十三载七月,哥舒翰在新收复的九曲设置了洮阳(今甘肃临潭西南)、浇河(今青海贵德境)二郡,成立了宛秀、神策二军,神策军就驻扎在临挑。此时的哥舒翰身兼陇右、河西两镇节度使,在进封为西平郡王之后不久又拜为太子太保,兼任御史大夫,官居正一品,可谓红极一时。

许多的赞美诗歌就是这时产生的,就连目空一切的李白也认为汉朝名将卫青都不能与之相比,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曾调侃王十二:“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杜甫更是在《赠哥舒开府》诗中赞美道:“开府当朝杰,论兵迈古风。先锋百胜在,略地两隅空。青海无传箭,天山早挂弓。”可见哥舒翰当时是一个焦点人物。

作为大唐历史上功业彪炳的英雄,哥舒翰却在随后上演的“安史之乱”的大戏中扮演了一个悲情角色。他作为兵马副元帅,统兵20万镇守潼关,无奈被迫出关迎敌,遭遇大败,晚节不保,以悲剧收场,令人不胜唏嘘。尽管他不能为大唐死节,但被叛军杀害后,唐廷依然追赠他为太尉,谧号武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