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步兵全歼匈奴10万骑兵,战绩比卫青和霍去病都要强

2020年07月29日12:22:36

卫青和霍去病是汉族人的骄傲,卫青七战七捷,霍去病封狼居胥,击溃了匈奴在漠南的主力,逐渐向西北迁徙,十几年内再无南下之力;但是反观之,汉朝损失也不小,尤其是最后的漠北之战中,出征的14万马匹仅三万余匹返回。

汉军士兵、马匹损失十几万,兵器甲仗等物水陆运输的费用还都不计算在内,于是倾尽库藏钱和赋税收入仍不足以供给战士的费用。汉武帝设置武功爵,以筹集军费。可以说将汉文帝到汉景帝这段时间积攒的家当全部花光了,全国的青壮人口损失就不多说了。

其实也可以这么理解,这是汉朝凭借强大的国力,在合理的使用中将强盗匈奴打跑了。但是全部加起来,满打满算消灭的匈奴军队也不过数万而已,面对如此战绩,战国时期的名将李牧就要笑呵呵了。

李牧乃是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之一,但是其实一直认为李牧才是四大名将之首,白起在长平之战时,以绝对的优势,围攻缺粮四十余天的赵军,赵军的主帅还是第一次领兵打仗的赵括,伤亡还接近一半,可见白起的胜利,大多数时候都是建立在秦国强大国力和军队制度之上的。

来看看李牧的战绩,李牧一生无一败绩,而且多是以弱胜强,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今天主要说说李牧破匈奴的战役,来对比下霍去病和卫青。

似乎从华夏民族诞生开始,华夏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就是天生的对手,在战国时期也不例外;北方的各国为了抵御来去如风的匈奴人南侵,于是纷纷在关隘地区修筑了城墙,后来秦始皇将各国修的城墙连接了起来,就是万里长城了。

赵国显然也不例外,起初的李牧就是长期驻守代地雁门郡的将领,防备匈奴;但是李牧与其耗费巨大资源长期固守,不如彻底打痛匈奴人,于是一改往日作风。

按边防需要调整官吏,使适于战备;将地方收入用为军费,改善官兵生活;加强训练,“日习骑射”,提高部队战斗力;加强烽火报警、通讯联络设施,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并派出大批谍报人员,深入边外,以及时掌握匈奴动态。

在作战上,改变以往敌军来犯即出军迎击战法,采用坚壁自守,示弱避战,养精蓄锐,伺机反击的作战方针。发现匈奴军队,即退入营寨城堡,坚壁清野避免接战。匈奴骑兵既无攻坚兵器及手段,又难掠到牲畜食粮,每次均毫无所获,被迫退去。

如此数年边境地区损失极少,但李牧的措施,被匈奴及赵王认为是怯战。赵王召回李牧,另选将军驻守。此后一年多时间里,匈奴每次来犯,赵军即出城交战。由于赵军分散戍守,仓促集中出战,对机动性极强的匈奴军,多陷于被动。

屡次失利,伤亡很多,边境地带变成了战场,百姓无法耕作放牧,举目一片荒凉,民不聊生。赵王只好再命李牧出任原职。李牧托病推辞,赵王再三下令。李牧提出如果用我,请允许用以前的作战方针。赵王应允。

按以往的方针施行,边境局势又得到控制,相对稳定下来。又经过几年的经营、训练,赵军战斗力大为提高,求战愿望日趋强烈,而匈奴则误认为李牧怯战,益发轻敌,李牧认为歼灭匈奴机会已经成熟。

于赵悼襄王元年,进行战斗编组,选拔人员,组建一支由各兵种编成的出击兵团。精选战车1300辆,骑兵1.3万人,骁勇步兵5万人,弓弩兵10万人,总兵力约20万人,将其控制于待机地域,并加紧临战前的战斗训练及准备。

李牧准备就绪之后,放出牛羊和牧人,布满山野。匈奴部落小队侵入。李牧即佯装失败,故意丢弃人畜让匈奴抢掠。匈奴单于得到赵军“溃逃”的消息,亲率骑兵约l0万人深入赵境。

李牧开始采取守势作战,以车阵从正面迎战,利用战车限制、阻碍和迟滞敌骑行动;以弓弩兵轮番发射;而将骑兵及精锐步兵控制于军阵侧后。

当匈奴军冲击受挫时,李牧乘势将控制的机动精锐部队由两翼加入战斗,发动钳形攻势,包围匈奴军于战场。经激烈格斗战后,除单于率少量亲卫部队突围逃走外,进犯的10万骑兵全部被歼。

李牧在歼灭匈奴主力后,又乘胜前进,灭褴国,破东胡、降林胡,声威大振。此后10多年,匈奴不敢进扰赵国边境。看清楚,李牧率领的二十万军队中,骑兵仅有1.3万人,步兵5万人,弓弩兵10万人,可以说这就是不折不扣的步兵阵容。

可是李牧凭借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将十余万骑兵的匈奴主力全歼,还顺带连灭数国,开疆拓土千里;如此功绩,恐怕霍去病和卫青都要汗颜不已吧;有人说是匈奴人进步了,那匈奴人进步了,难道华夏族就一直停滞不前?

但是,这里也不是说卫青和霍去病虚有其表或徒有虚名,毕竟卫青和霍去病是主动进攻,而李牧是被动防守转反攻,情况不太一样;但是就单单论战绩而言,对北方游牧民族造成的损失,估计没人比得过李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