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天颁27份诏书,年轻的光绪想让大清帝国重拾尊严和荣耀的急迫

2020年12月05日01:24:44

1889年3月4日大典之后,光绪亲政。慈禧住进了颐和园,手里仍握着帝国的缰绳--皇帝每隔五六天来向她请安,“用人行事,随时秉承,莫敢违焉”,所以翁同龢说“一切照旧”。

清光绪皇帝 德宗爱新觉罗·载湉

这种和睦持续了5年。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在慈禧六十大寿之前爆发,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有学者在大量史料中发现,中法战争、中日甲午之战时,拜洋务成果,清军的武器装备并非像1840年以前那样遥遥落后于外国,也不再有老将杨芳以粪桶对抗英军的愚昧,另有无形的东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北洋水师战舰与官兵

比如,自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发展海军和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30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

日本明治天皇

而1891年以后,北洋水师停止购买枪炮弹药,通过总理海军事务的醇亲王(光绪的生父),约有860万两海防经费流向颐和园修建工程,以供慈禧六十寿诞后更好地“颐养天年”--在这件事上,慈禧显示了她的“妇人之私”,唐德刚称之为“姨太太”心理:她不是皇帝,她最大的愿望恐怕只是替儿子们看好江山。

光绪皇帝生父 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

《马关条约》的签定签定使光绪在屈辱中“日夜忧愤,益明中国致败之故,若不变法图强,社稷难资保守”。此时,康有为的改制之书进入翁同龢视野,“大惊服”,见面后“乃益豁然”,从此“专主变法”。

翁同龢向光绪推荐:“康有为之才,过臣百倍,请皇上举国以听。”于是,1898年1月总署五大臣在西花厅接见康有为,6月光绪与康长谈两个半小时--这些都是在慈禧首肯下进行的。

光绪帝与康有为、谭嗣同

其时李鸿章问: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都需裁撤,那么旧的规章制度是不是也要撤呢?康有为答:现在是世界列国并立的时代,而我们的法律和官制都已陈旧,中国之所以弱,就在于此。最好都撤,即使一时不能全撤,也应当考虑斟酌修改。李鸿章沉默。

中年时的李鸿章

光绪在103天里颁布了27份诏书,涉及设立京师大学堂,遣宗亲出洋考察,奖励艺术、科学和现代农业,废除科举之八股文,催促尽快修筑芦汉铁路,倡导所有八旗军队采用西式武器并操练,建立西方式的国家预算制度,以及其他行政改革……同时,他将过去十年间试图进行的重大改革所需要的原则统统交待清楚了。

京师大学堂旧照

“诚然,这些维新的决策出台得过急,但仔细研究之后不得不承认,倘若它们得以施行的话,其中没有一个不会给国家带来最大限度的效益;倘若军机大臣和各省地方官员费些心思体察他的用心并响应他的号召,那么中国在采用西方观念方面也许会紧随日本之后了。”

北京故宫

何德兰在见过康有为、也和并非激进派的某位翰林交谈过后,得出这样的看法。他很能理解这个27岁的小伙子想让帝国重新找回尊严和荣耀的急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