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在中亚的影响力有多大呢?看完这个你就明白了

2020年07月23日10:13:50

从历史上看,唐人说话做事,都极为自信乐观,天大的事情,似乎都能搞得定,所以他们的血管里,满满都是热血和豪情。

诗人们一个个“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平素里“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狂起来不把天子放在眼里,“自称臣是酒中仙”;粗暴起来起来要“不破楼兰终不还”!慈悲起来也能念叨“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温柔人性起来,也能写出“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这种自信,让他们的军事行动不像是真事儿,反倒像美国超级英雄漫画一样的神奇故事。比如李靖几千步骑兵就能千里突袭,灭掉东突厥,生擒人家的可汗;比如王玄策孤身一人,就能干的出灭国擒王这样天大的事情,又比如中唐实力不行的时候,郭子仪一个老头,单枪匹马露个脸就能吓得各国联军知难而退。

这也建立在他们国力强盛、科技先进、文化昌盛、经济发达、人口平均身体素质优秀的基础上,李世民就曾说过:“今中国强,戎狄弱,以我徒兵一千,可击胡骑数万。”这是压倒性的武力优势,他们想不自信都难。

唐朝尚武,号称“战斗民族”,开国的平阳昭公主一介女流,自领一军,功勋卓著;太宗李世民,一辈子最上瘾的事情就是亲临战阵,带头冲锋;中唐的名将浑瑊,12岁的毛孩子就陷阵杀敌;唐朝的文人,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存在,腰里不带剑,手上不沾血,没有“匹马城南挑战”的武勇,是不配自称文化人的。唐朝前半段有个传统,叫做“出将入相”,不在边境领兵打仗,开疆拓土,很大一部分是没有资格回朝当宰相的。

唐朝的名将裴行俭,就是一个科举出身的纯文人,书法造诣非常高。咱就来讲讲他的故事。

唐朝曾经想办法帮助波斯萨珊王朝复国,当时波斯被阿拉伯人所灭,波斯末代王孙泥涅师跑到长安城寻求天可汗庇护。

当时的天皇李治和天后武媚娘看西域的突厥遗毒不太爽,这群鸟人不安分,还准备勾结吐蕃袭扰安西都护府。巨唐二圣就召见吏部侍郎裴行俭,让他护送波斯小王子泥涅师回老家复国,顺便收拾掉西域那些不开眼的杂碎。

然后,裴行俭一行人来到安西,只带了一千随从跑过去约会西域各部酋长,号称要打猎,结果当地一万多名年轻人鼓噪跟随,浩浩荡荡出发,同时召见突厥可汗阿史那都支,阿史那都支仓皇无措,直接被俘。接着拿阿史那都支的符契召唤西域各部酋长来为他求情,然后一并拿下,突厥另外一位可汗李遮匐交战后立马投降,束手就擒。裴行俭把这群老爷直接押送长安国际军事法庭审判。

裴行俭行军大漠之中,用兵万里之外,击败突厥各部,威压西域,生擒各部酋长,令人感觉是汗都没出,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然后施施然在碎叶城刻石记功,碎叶城在哪里?在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

干完这一票,裴行俭继续派人护送波斯小王子复国,然而波斯大势已去,小王子泥涅师短暂复国之后,还是失败了,20年之后继续跑到长安城,被封了个左武卫将军,安度晚年。

巅峰期的巨唐就像美帝,经常帮助世界各国解决国际纠纷,甚至插手内政,当然了,巨唐的手法温和,以德服人,不像美帝那么粗鄙。

巨唐的号召力之强,堪称文明灯塔,导致东亚、中亚、西亚各国,都有很多精神唐朝人,唐朝想要搞点国际上的行动,根本不用像《红海行动》那样瞻前顾后,而是大大方方派政府官员和正规军去解决问题。

有时候,根本不用自己动手,自干唐遍地都是,巨唐一只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政府官员放个话,就会出现一大堆别国的“国际纵队”和“联合国军”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