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大明王朝,就让人顿生感慨,它强大过,没落过,也传奇过。就如同书里所说,大明王朝虽然灭亡了,但却是最有骨气的王朝。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大明王朝的真实写照。即使在最为衰弱的时刻,仍出现不少爱国将领,都曾为保住大明江山做出最后的努力,像卢象昇、袁崇焕、熊廷弼及孙传庭等人。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孙传庭。
孙传庭,(1593年-1643年),字伯雅,今山西代县人。26岁的他考中了进士,是一个儒生。但由于国家的需要,他立志杀敌报国,作为文官的他,临危受命,成了大明王朝最后一位英雄。
明朝末年,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实行十分危急。雪上加霜的是,关外的满清军队也虎视眈眈,可谓是内忧外患。
从1635年开始,42岁的孙传芳就一直奔走在镇压农民起义军的最前线。先是进击商洛地的起义军,并诛杀了整齐王,后主持陕西军务,加强练兵,派重兵扼守商洛一带的战略要地。又与洪承畴在潼关南原以重兵埋伏,使闯王李自成部几乎全军覆没,只带着18人突围。
经过孙传庭的连番作战,各地起义军都被镇压下去,只有河南一地对朝廷产生威胁。1638年,多尔衮率军杀来,大将卢象昇战死,孙传庭被调来驻守京师。由于反对杨嗣昌等主和派意见,被崇祯帝贬为平民,并关进大牢。
1663,明朝的局势越来越严峻,皇帝此时又想到了孙传庭,并速命他率禁卫军驰援开封。之后,由于敌我力量太悬殊,被李自成打败,又决定死守潼关。本来打算以潼关为天险,与李自成大军对峙,崇祯皇帝却命他速速出战,最后战死在潼关,马革裹尸。
孙传庭的战死,也标志着拯救明朝最后一根稻草被抽走。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果不其然,一年后,也就是1664年,崇祯皇帝上吊自杀,大明王朝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