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彻底打败了匈奴?真正打败的人其实是一个小人

2020年07月21日22:30:47

汉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存亡绝续的一战,在这场战争中汉匈双方都竭尽全力,就连最终的胜出者事先都没有胜利的把握。汉武帝也正是因为发动了这场战争并取得最终胜利而名垂千古,成为了帝王史上浓墨重彩的人物。然而,当我们重新翻阅史册之时就会发现,汉匈之间的战争似乎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即使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也没能做完所有的功业。

后人在重新审视汉朝对待匈奴的战争策略时,将其总结成了四个方面:

首先,汉人将自己的疆域重新推到了阴山一线。这是当年秦朝的边界,汉朝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养精蓄锐后重新收复了失去的疆土。

其二,汉武帝高瞻远瞩的派出了使臣张骞,他和西域的其他游牧民族间建立了有好的关系,甚至还和月氏、乌孙等国家建立了军事联盟。借助这个联盟,匈奴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处境之中。

其三,在孤立匈奴人之后,汉武帝终于腾出手来处理西域边事,他将自己的军队派到了西域诸城,彻底切断了匈奴人和这里的联系。

最后,汉朝的军队借助之前所建立的优势,跨越了阴山山脉,进入了草原腹地,成功的将匈奴人击败。

汉匈战争的四部曲到了这一步才算终结。然而,我们深究下去就会发现,这四部策略并不是由汉武帝一个人全部完成的。事实上,他只完成了前三个策略之后便离开了人世。最后彻底将匈奴解决的是他的子孙。

众所周知,汉朝分为东西两汉,匈奴问题的彻底解决就一直要等到东汉。

东汉有一个遗臭万年的权臣窦宪,他的父亲和爷爷当年都因为犯罪而被诛杀。窦宪得势以后,完全无视了自己先人的过错,毫不留情的清洗了当年的仇人,甚至,还牵连无辜,将审案官员的儿子杀了泄愤。但是,恰恰是这个令人痛恨的权臣完成了数代君王都没能办到的事情。

窦宪在汉章帝的时候得势,因为他的妹妹成为了皇后,汉章帝死后,他的妹妹成了大汉天下的摄政,窦宪的权威一时风头无两。然而,窦宪的权威终究是建立在自己与妹妹的亲情之上的。后来,这位太后宠幸了都乡侯刘畅,深宫寂寞,太后和都乡侯刘畅两人如胶似漆。

长久以往,窦宪担心自己的权威受到威胁,于是,便偷偷的将刘畅暗杀了。然而,窦宪这件事情做的并不严密,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太后的耳中,她勃然大怒,将窦宪关了起来。

窦宪知道自己这一次是真的惹恼了妹妹,于是,便主动请缨出击匈奴,以求戴罪立功。

当时匈奴已经分成了南北二部,其中,北边的匈奴人历来对汉人恨之入骨,即使在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纵横大漠以后,他们还是不愿意臣服。

本来朝中的大臣们都反对窦宪出兵攻打匈奴,因为,此时的草原上已经有另外一股力量正在崛起。鲜卑人已经成为了草原上的一支生力军,为了牵制鲜卑人,朝廷中的大臣们大都不愿意出兵匈奴。但是,太后并不以为然,她终于还是给了哥哥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令人意外的时,窦宪虽然是个嚣张跋扈的外戚,可他打起仗来的确有些本事。他似乎继承了那些前辈对抗匈奴人经验,带起兵来颇有当年卫霍的风范。可以说,窦宪用兵,善于针对敌军弱点,及时掌握和准确判断敌军的动向,采取主动出击的战略方针,调遣优势兵力与敌主力决战。在他的指挥下,匈奴人到处逃窜,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也因为这次战争的胜利,窦宪成功深入了阴山山脉,成为了驰骋在草原深处的汉军神话。之后,经过窦宪对北匈奴的两次大战,北匈奴主力被彻底歼灭。至于其残部的去向,《后汉书》说是“不知所终”。而按照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的说法,当时“这些从获胜的敌人面前逃跑的匈奴人”,采取了“转而向西方进军”的战略:

他们先是长途奔袭到欧洲的黑海和多瑙河一带,接着又同这里的原住民哥特人等一起,继续向西侵袭,直到兵临罗马城下,最终,导致了这个古老帝国“在众多‘蛮族’的强大军事压力下”,一朝覆亡。

窦宪也在此次战争之后得到了封赏,可是,宦海沉浮的他到了这个时候终于有些活明白了。他主动放弃了重掌权柄的机会,并没有重新做回那个权势彪炳的外戚。在窦宪之后不久,被打趴下的北匈奴人又贼心不死,可他们已经没有和中原王朝抗衡的实力,因此,便在几次战争之后彻底被摧毁。

班固的儿子班勇就参与了这几次对匈奴的战争,并且,还取得了不俗的战果。但是,后期窦宪遂阴图篡汉,汉和帝知其阴谋,与中常侍郑众计划铲除窦宪。永元四年,汉和帝命令逮捕其党羽,没收大将军印绶,改封为冠军侯,后将窦宪赐死。

所以说,汉朝的外戚并不都是何进那样的蠢猪,有的时候他们的确有任人之能,也有识人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