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之死的间接原因,触碰到了皇帝的神经导致的

2020年07月29日07:49:13

靖康二年(1127)的靖康之变,宣告了北宋王朝的灭亡。金军掳走了宋徽宗、宋钦宗及赵氏宗室、大臣三千余人,又策划、建立了以刘豫为帝的伪齐政权,统治黄河以南地区,镇压抗金活动。与此同时,宋徽宗第九个儿于康王赵构重建南宋王朝,形成宋金对峙的局面。没过几年,金国与伪齐的矛盾日益加剧,两河地区的抗金斗争又此起彼伏,全国就放出风声说,要把宋钦宗的儿子赵湛送回宋都汴京,以就大位。这么做,一方面是威胁伪齐主刘豫、示意随时可能将他废去;一方面也是威胁宋高宗赵构:若不俯首听命,将用钦宗之子来取代他。岳飞请立资宗之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有关资宗的解释,本身就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谜。有人认为资宗即“跻宗”,“跻”字作“升”字解。钦宗是徽宗长子,在嫡长子继承的宗法制度下,他的后代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而高宗却是徽宗第九子,因此乞立资宗的意思.是建议把高宗养子建国公,从第九房升到长房,即立为钦宗之子。这样,金国就没有理由再送个钦宗的后代回来继承皇位了。另一种意见认为,资来是资善堂宗室的简称。高宗唯一的儿子,在建炎三年(1129)的明受之变(即苗刘之变)中丧生,太宗一支的嫡系子孙又都被掳北上,不得已在太祖后裔中选一孩子养在宫中,并立资善堂为其书院。这孩子虽被封为建国公,却并没有明确立为高宗嗣子,因此乞立资宗,是要求正其名分。确立其皇子的地位,表示嗣君已立.以挫败金国再送嗣君、威胁高宗的阴谋。第三种意见认为,“资”有发祥或源泉的意思,资宗即宗族中统始的这一支。徽、钦二帝及高宗都是太宗的后裔,赵氏的资始之宗是指太祖的子孙。因金国欲立钦宗之子为傀儡皇帝,使以徽宗第九子身份即位的高宗不自安,故乞立资宗是建议立更为正宗的太祖的子孙,以此“沮虏之谋”。虽然三种说法涉及的资宗是同一人,即高宗养子建国公,但关于资宗的解释,在当时是个极其敏感的问题,它会在高宗心中产生截然不同的反应,还关系到岳飞的死因。因此,史学界曾为此争论了一段时间,至今尚未有定论。

岳飞请立资宗之事,在张戒《默记》中,有薛弼所叙的一段史料:绍兴五年(1135)正月,岳飞入朝觐见高宗时,面奏乞正资宗之名,受到高宗呵斥,吓得面如死灰而退。围绕这一记载,后人产生了许多歧异之说。

其一,是岳飞究竟有没有“面奏”?一说认为,张戒《默记》虽已失传,但熊克《中兴小纪》、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均加以引用,说明宋人也以为这一记载是可靠的。一说引岳珂所编《鄂王行实编年》指出,建储之议是岳飞在鄂州军营写成后密奏,并无面妻之事。既无面奏,高宗当面训戒之语,也是张戒、薛弼捏造的。于是,持前说者又引证秦桧政敌赵鼎的《辨诬笔录》,指出赵鼎与岳飞并无宿怨,但也在书中记载了这件事,而岳珂的书中没有记,只不过是为尊者讳而已。持后说者也引南宋史官章颖之语,说明所谓面奏被斥之事,是秦桧密探嫁罪于人的秋蝉脱壳之计。

其二,是岳飞的提议究竞是目无君王,还是体贴圣意?一说高宗乃太宗后裔,但岳飞一心想对付金人阴谋,大胆建议高宗不承认自己父兄的后人(即金国欲送回的赵湛),而改立太祖之后,实为犯忌。说明岳飞心中只知有国而不知有家,只知民族利益而不考虑帝王尊严。另一种意见认为,岳飞是高宗一手提拔的,对高宗感恩戴德。高宗无子,而金人要立钦宗之子,是对高宗的威胁。如抬出太祖的于孙与之对抗,当可挫败金人的阴谋,不仅对国家有利,也可使高宗稳坐帝位。因此,岳飞此举不仅以国事为重,也是善于体贴高宗的表现。

其三,是乞立资宗之事,是否导致岳飞的被害?一部分学者认为,岳飞请立太祖的后人,犯了大忌,加之他一再提出迎回二圣(徽、钦二帝),也触及高宗心病,促使高宗日后诛杀岳飞。另一种意见认为,岳飞从未主张高宗应将皇位交还钦亲或钦宗后人,请立资宗主要是对抗金人之谋,因此根本不会特别触怒高宗。高宗的训诫只是因为他越职言事,否则不会在事后派人去安慰他,又将他连升三官。岳飞的杀身之祸,还是因为他坚持抗金、反对和议而招致的。 资宗究竟是指什么?岳飞请立资宗的真相究竞如何?仍是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