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国家危难之际,便有英雄力挽狂澜,五胡乱华中的战神:陈庆之

2020年07月20日01:06:17

在东晋后期,中国进入了五胡乱华(指匈奴、鲜卑、羯、羌、氐),历史学家普遍认为这是大汉民族的一场灾难。接替它的是南北朝,这一时期中原地区已沦丧于胡人之手,然爱国之将士每每以北伐中原、规复失土为己任。游牧民族和战乱对中国的伤害太大了,怪不得就算是秦始皇这样的霸主也要建万里长城来抵御敌人,在中国分裂近三百年之久后,历经民族混成的新汉族,开创了隋唐盛世,在世界史上留下不朽的伟业。可惜唐朝之后的五代十国又步其后尘,其间定难军(后来的西夏)和静海军(交趾,后来的越南)逐渐独立,自此永久脱离中国,也带给契丹人南侵的机会,辽国得以建立。

言归正传最近网络上对陈庆之的战绩有疑议,如何取证是关键。《魏书》是陈庆之的主要敌对国编写的,《梁书》是他自己的祖国编写的,都有利益关系只能做次要证据参考,能作为主要证据的是《南史》,唐朝李延寿撰,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这样结合前两者就会形成一套完整的数据链。

陈庆之因出身寒门,长年不得重用,41岁开始独立领兵,战斗生涯只有15年,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后封为“武威将军”。他和唐朝名将李靖一样都是大器晚成,这样的名将有个最大特点就是稳重谨慎,善于抓住机会一击致命,用兵如盘蛇。史载“陈庆之性格谨慎,每次奉诏,都要洗沐拜受;生活俭朴,只穿素衣,而且不好丝竹;虽身为武将,但射箭却不能穿札,而且也不善于骑马,但善抚士卒,能使部下为其效死力”,这使他具备了成为名将的潜质。

接下来我为大家分析他的各项战例是否合理,他是如何让不善于攻城的骑兵,屡破城池的。

战例一、萧梁大通元年,陈庆之攻北魏之涡阳。魏遣征南将军元昭率数万步骑来救,陈庆之乘魏军远来新至,仅率200骑兵击破其前锋(围点打援)。后又与诸将连营而进,背涡阳城与魏军相持,自春至冬,交战频繁,将士疲惫。有的将领建议退兵,他力主决战。魏军筑就13垒以控制梁军,他领兵夜出,破其四垒,涡阳城主王纬乞降,梁军乘胜强攻,俘斩甚多,其余九垒皆溃。只要抓住敌人的致命之处,一旦炸营,就算是几百人也能撵的几万人像兔子一样的逃跑。

战例二、考城四面环水,守备严固。陈庆之命部下在水面筑垒,攻陷其城,全歼2万,俘获元晖业,买车7800辆以归。(《资治通鉴》)这里的筑垒原指利用或改造地形构筑工事,以增强军队防御能力,他反其道而行,增加进攻方的优势。这样就免除了骑兵不能携带攻城器具的弱点,用弓箭压制墙头敌人(要是时间充裕的话,甚至可以让骑兵直接走斜坡冲上城墙),地面部队配合攻破城门,骑兵接着冲入城内全歼敌人。

战例三、当然陈庆之也有碰到硬茬的时候,他是如何克服的呢。时荥阳城未克,梁军将士皆恐,陈庆之解鞍秣马,对将士们说:“吾至此以来,攻城掠地,实为不少;君等杀人父兄,略人子女,又为无算。天穆之众,并是仇仇。我等才有七千,虏众三十余万,今日之事,义不图存。吾以虏骑不可争力平原,及未尽至前,须平其城垒,诸君无假狐疑,自贻屠脍”(《梁书•陈庆之列传》)。乃亲自擂鼓攻城,只一鼓,梁军便悉数登城。勇士宋景休、鱼天湣首先登上城墙,梁军相继而入,遂克荥阳。古代的后勤部队是很庞大的,他前后几次战役加起来的俘虏敌人数量达到数十万很正常。

陈庆之和部下皆穿白袍,一路上所向披靡,所以洛阳城中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陈庆之以7000之众,从铚县至洛阳,前后作战47次,攻破城池32座,他的白袍军是特殊兵种乃“白袍精骑”,兵将都是百里挑一,能征善战之辈,再加上骑兵对战步兵的优势,能以一当十。

  历史评价

毛主席也对《陈庆之传》一读再读,对传内许多处又圈又点,划满着重线,并充满深情地批注:“再读此传,为之神往”。张贻玖《毛主席读史》。

“陈庆之有将略,战胜攻取,盖颇、牧、卫、霍之亚欤。庆之警悟,早侍高祖,既预旧恩,加之谨肃,蝉冕组佩,亦一世之荣矣”《梁书》。

“陈庆之初同燕雀之游,终怀鸿鹄之志,及乎一见任委,长驱伊、洛。前无强阵,攻靡坚城,虽南风不竞,晚致倾覆,其所克捷,亦足称之”《南史•陈庆之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