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出殡实况,20里路没用马车,抬棺的人一个一个来头大

2020年07月31日20:10:35

鲁迅是中国著名的大文豪,相信每个人对鲁迅都非常的熟悉,因为在初中课文中,曾多次选编鲁迅先生的文章,对于当时的同学们来说,鲁迅简直是大家的一个噩梦,文章写的枯涩难懂,偏偏还最容易考,这或许是大家当年最普遍的感觉,但是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我们却发现鲁迅的文章折射出了很多人性的丑恶,让人越看越赞同鲁迅先生的观点。

虽然大家对鲁迅先生已经非常熟悉了,但是还是给大家先介绍一下鲁迅先生的生平吧,光绪七年,也就是公元的1881年,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11岁入三味书屋读书,十二岁时家中出现变故,祖父下狱,父亲身患重病,家道中落,为避难全家只能迁居乡下,鲁迅自称每天都是学堂、家、药房三点一线,频频遭人白眼,这也养成了鲁迅嫉恶如仇的性格。

鲁迅十五岁时,父亲去世,家里更加困难,次年家族开始分家,鲁迅由于父亲去世,被分到的房子又差又小,鲁迅拒绝签字,被亲戚们呵斥,倍感世态炎凉。希望通过努力学习改变命运。后来考进南京水师学堂,又转到了江南陆师学堂,后来观看“日俄战争教育片”,鲁迅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写出了很多经典的评论文章,被誉为“插在敌人心脏的一把匕首”。

1936年10月19日上午5时25分,鲁迅先生在上海的家中与世长辞。早在逝世前的一个月,鲁迅先生就给妻子许广平写下了遗嘱:(1)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2)赶快收殓,埋掉,拉倒。(3)不要作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4)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5)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6)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7)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鲁迅先生在当时虽然名气很大,但是却是一路坎坷,少年时便识尽人间冷暖,中年时又和弟弟闹矛盾,晚年还好有许广平陪在他的身边,侯耀文曾经对郭德纲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一路坎坷走来,势必嫉恶如仇,这句话在鲁迅身上非常适用,鲁迅在临死前还留下了一句遗言: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也不宽恕。从鲁迅的人生经历来看,我们是可以理解的。

鲁迅去世后,惊动了很多文化界的名流,在10月22日下午1时50分送丧的过程中,很多文化界的名流纷纷赶来为鲁迅悼念,甚至很多人为鲁迅抬棺,数十公里路几乎都是由当时的文化名流一步步抬过去的,可见鲁迅在当时文化界的地位之高,抬棺的人包括著名作家巴金、叶圣陶、张天翼、聂绀弩、胡风、萧军。这些人物后来都成为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坛大家,上海各界人士自发前来为先生送行,队伍绵延十几公里。辛亏当时摄影师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影像,否则当时这一盛大的场面或许后人就难以见到了。

虽然鲁迅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但是作为一个人来说也有很多缺点和瑕疵,但瑕不掩瑜,鲁迅先生仍然当的起民族魂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文化界第一硬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