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初年的这一事件,丧失道德,埋下了张居正被清算的祸根

2020年07月21日23:52:57

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大明首辅张居正74岁的老父亲去世了。本来这在中国历史上算不得一件大事,但是,由于张居正的处理方法,致使发生了明朝历史上有名的“夺情”事件。

所谓夺情,是指夺去人伦常情,尽力为国家服务的意思。之所以会有夺情事件,这还要从中国古代的惯例说起。中国封建社会,各朝各代无不标榜以孝治天下,所以,对人伦之情无比看重。如果像张居正一样,家中老父去世了,上至朝廷官员,下至平民百姓,都要守制27个月,期间不得进行娱乐活动,官员还要辞职,读书人不得参加科举考试。要是有所隐瞒的话,是要开除公职的。

但对于张居正来说,于公,万历刚刚上位,年纪尚幼,后嘉靖时代才步入正轨;于私,张居正在万历上台后的五年里,通过一系列手段,树立起了个人权威,他不想大权旁落。有人洞察到了张居正的想法,加上万历母亲李太后也不想让张居正走,便提出了夺情的主意。

但是,张居正位极人臣,一举一动都十分引人注目,想要夺情并非易事。在这之前,明史上首辅夺情只有一次。那是成化年间的首辅李贤,也是和张居正一样的情况,在皇帝的旨意下夺情,结果被其学生罗伦弹劾,搞得焦头烂额。这次夺情,成了李贤一生的政治污点。

张居正想夺情,但又不能明目张胆,所以像吏部提交了报告,称要回家守制。但是,他的报告态度暧昧,中心思想是国事为大,守制事小,随时听从祖国召唤。这样的报告,吏部当然不敢批,转到皇帝手里。当时,朝政还是李太后说了算,对于小万历来讲,倒未必不想让张居正离开。李太后本来就不愿张居正走,加上张居正如此的暧昧态度,所以就顺水推舟指示万历下诏挽留。这样,张居正就留了下来。

张居正虽然留了下来,可反对的声浪却一浪高过一浪。这其中,有些人是出于对张居正大权独揽的不满,也有一些是出于坚决维护制度。

翰林院的吴中行率先发炮。吴中行是张居正的学生,本来对张居正评价颇高,但他认为张居正在孝道上不能开这个坏头,否则,如何领导满朝文武。这时,天生异象,有彗星划过天空,更使吴中行坚定张居正夺情是违反天意的。随后,又有三个官员上书声援吴中行。张居正大怒,报请皇帝对四人实施廷杖,打得四人皮开肉绽。

另有官员邹元标看不下去了,上书直指张居正没人性,皇帝没魄力。张居正岂能容忍,又对邹元标廷杖八十。几个回合下来,反对夺情的声音彻底消失了,没人斗得过大权在握张居正以及对张居正言听计从的太后、皇帝。

平心而论,从张居正为大明朝的作为来看,他要夺情倒非全因私心,对于反对声音,他本可以处理得更加圆滑、妥善。但是,人性的弱点敌不过权力的魅力,独掌大权的张居正选择了一个最简单也是最粗暴的方式,解决了夺情事件的反对者。虽然,取得了一时的胜利,但却丧失了道德制高点,为自己埋下了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