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谈论中国古代某些王朝的衰落时候,免不了要将帽子扣在地方军阀头上,然而相比较历史上的军阀,对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影响最深远的应该就是北洋时代的军阀,但是今天要讲的终点不是北洋时代,而是主要探讨导致中国在近代出现北洋时代的原因。
追根溯源将时间定位在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并且短暂的与清朝政府划江而治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自从南宋以后,这样的情况几乎就没有存在过。19世纪中期,清朝政府并不羸弱,在结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便与英国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此时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关系处于缓和阶段,国内矛盾成为威胁政权的主要矛盾。1852年,太平军攻下永安随即就进行建制,这让清政府明白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农民起义。
清朝的军队基本上有战斗力的都在北方,毕竟少数民族出身的满清贵族的八旗子弟们不习惯南方的气候,更不适应南方的作战环境,骑兵是满清八旗军队的王牌部队,这些部队几乎都驻扎在长江以北,正是这原因让太平军从广西一路势如破竹,1853年太平军攻下南京,并定都在那里,那个时候清政府只剩下长江以北的国土。为了绞杀太平军,清政府以八旗军为主要部队设立了江南和江北大营,然而1854年几乎在很短时间内,江南和江北大营都被太平军攻破,而满清正黄旗钦差大臣琦善又病死于军中,并且北伐的太平军一路打到天津周边,这让清政府十分惊恐。清政府对于八旗子弟的战斗力自此彻底丧失了信心,便不得不启用汉臣进行镇压太平军。
李鸿章的淮军,以先进的枪械为主要装备,李鸿章在淮泗地区经营多年,跟西方列强有很好的关系,因此淮军的战斗力主要依靠于先进的武器装备。淮军的主要将领有:张树声﹑刘铭传﹑周盛波﹑潘鼎新﹑吴长庆﹑丁汝昌﹑叶志超﹑卫汝贵﹑聂士成等。
曾国藩的湘军,曾国藩是湖南长沙人,他手下的湘军英勇善战,可以说是剿灭太平军的主力部队,因为湘军的兵源来自于湖南本地守卫家园的乡勇,最关键的是他们几乎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组成的军队,所以在战场上都十分拼命。湘军的主要将领有:曾国荃、曾国葆 曾国华、江忠源、江忠济、胡林翼、左宗棠、杨岳斌、彭玉麟、刘长佑、李续宜、李续宾、刘蓉、刘坤一、程学启、丁汝昌、蒋益沣、刘檡昭、刘锦棠、罗泽南、王錱、孙开华、塔齐布。
1864年太平天国都城天京被攻破,太平天国灭亡。在整个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中,曾国藩的湘军可以说是居功至伟,挽救了风雨飘摇的清朝政府,若没有曾国藩,可能清朝就会提前几十年灭亡了。当然中国有句古话“狡兔死,走狗烹”,战后,朝廷对其及部下大肆封赏,而曾国藩毕竟也是也是一代名臣,中国古代政治他了如指掌,便主动奏请解散湘军,这一招避免了为他招来杀身之祸。
但是在镇压太平军过程中形成的军事制度是后来导致20世纪初军阀割据的根源。虽然这样的制度能够增加战斗力,但是却让士兵逐渐的成为了私人武装,国家的常备军毫无战斗力,地方私人武装打仗之前又要讨价还价,国将不国已成定局,一旦国灭,地方私人武装便借势独霸一方,残害和压迫人民,所以北洋军阀的源头实则是湘军一手开创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