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猖獗,皆因倭刀凶猛,唯有此法可破倭刀

2020年08月04日09:18:08

话说明代中后期倭寇猖獗,肆意侵扰我沿海以及内陆地区,据明史曰:"寇所到处,烧杀辱掠,肆意妄为…",有人开始说了,这说的不对,里面大都是沿海地区的老百姓,假冒倭寇,其中有个叫汪直的,还有个叫徐海的,是他们的头子。这些至于真假,暂且不提,只说倭寇手里用的家伙事儿,这东西才是今天要说的。

这倭寇凶猛,除了本性,另外就是他们那些趁手的家伙事儿,也就是他们手中所执的武士刀。

武士刀大家都不陌生,特别在好莱坞的电影中出镜率那是相当的高啊。《杀死比尔》,《骇客帝国》,无不展示出日本武士刀的威力和锋利,甚至连金刚狼也收起了狼爪,拿起武士刀。可见这件兵器确实厉害。

有人说日本刀是仿造唐朝刀打造的。其实不然,日本刀产生与日本本土,早期吸收了西汉环头直刀的精华,后来又吸收了"唐大刀"的精华。融合日本刀的基础蓝图,对冶炼方式、淬火技术、造型变化等逐步改进,至镰仓时代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刀式,自成一格。至于打造难度,这个我专门看过一本资料,简直连打多少锤都详细记载,一把绝世好刀的制作需要1-3年甚至更久。

制作出来的刀轻而快锋利无比,这样的兵器到了倭寇手里那还了得。当时明军士卒的制式兵器主要是长枪。所谓的火铳之类的那毕竟是少数。

那么明军的长枪遇到倭寇的武士刀,结果如何呢?

在明朝住著作的《倭变事略》中,有这样记载:"一贼出哨厅外,我卒攒枪刺之,贼斫(砍)一刀,十数枪奇折,卒皆徒手而奔一处。"意思就是一个倭寇来了,明军十几人举枪便刺,而倭寇就砍了一刀,十多杆枪全部折断,这足以令人瞠目结舌。

更甚者据《明史》记载,说嘉靖年间,70余倭寇自浙江湾登陆,这70余人手拎武士刀和长刀如入无人之境,自浙江向西窜入安徽至芜湖,又进入江苏,杀至南京城,而后在南京兜了个大圈子,扬长而去。当时守卫南京城的明朝驻军号称十余万,却束手无策,而被这一小股倭寇杀死的明军竟然有4000多。多么大的悬殊啊。

许多年来,明王朝一直为这事头疼,可咋办呢,小日本子也太厉害了。但不忙,此后张居正引荐一人给嘉靖皇帝。嘉靖一看,小伙不错,那就试试吧。于是戚继光就好比坐着火箭往上升,官衔一天比一天高。

可官衔高了,总要办点事实吧。虽然戚继光中过武举,又精通兵法战册,可跟倭寇一交手,才发现确实不占优势,自己人多也没用。经过多次战斗后,戚继光把士卒全换成了义务人,因为原先的绍兴籍的士兵不好用。并成这支军队为"戚家军"。

人员有了,编制有了,看来能赢了吧。再大,虽然戚家军勇猛,但也讨不到太大便宜。

不够这些难不倒我们的戚大人,再经过几次较量后,戚继光总结出倭寇的战术特点,倭寇并未人人武艺高强,而是把善用倭刀的精锐武士布置在军队首尾两端,草包则在队伍中间滥竽充数,这样倭寇在进攻中集中前锋精锐冲锋,先以气势压倒对手。而倭寇善用长蛇阵,撤退时又以精锐后卫设伏,故此即使战败也难以捕捉。再者倭刀异常锋利,长枪实在难以招架。

于是根据这些,戚继光研究出鸳鸯镇,但在兵器方面,戚继光并没有寻找传说中削铁如泥的宝刀来制约倭刀。而是制作出一种名为狼筅的武器。

这种武器制作简单,成本极低,选用南山毛竹,长达五米,重达几公斤。在前端安放矛尖,侧枝保留,将端部削尖。又设计出六个基本动作,叫做六式狼筅。

这种兵器看似简单,可在戚家军手里大显威风。这种武器不但可以刺杀,主要的作用却是利用侧枝把倭寇阻挡在三米多的距离之外,任你倭刀再锋利想要一刀砍断十几层密实的竹枝也难,这样一来武士刀近身劈砍的优势就被抑制住了。

再配合鸳鸯阵,鸳鸯阵以两名狼筅手为核心,四名长枪手负责远战,两个藤牌腰刀手负责近战,两个镗耙手负责支援,这样一来,任你倭寇凶狠,倭刀凶猛也无计可施。

嘉靖四十年,两万倭寇分乘数百船进犯,戚家军大摆鸳鸯阵,利用狼筅优势,仅半个时辰就杀敌数百,余寇落荒而逃,而戚家军却无一人伤亡。而后再遇大战,不但鸳鸯阵显威风,又配合上较为先进的火铳、三眼铳等火器压制。令倭寇闻风丧胆,戚家军一路从浙江打到福建、又从福建追到广东,彻底消灭了倭患

笨重的狼筅克制了锋利的倭刀,鸳鸯阵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武士,这就是万物相克的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