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此战为清朝扩土240万公里,却也为后世留下了巨大隐患

2020年07月20日04:26:13

沙皇俄国自明朝万历年间越过乌拉尔山来到远东,天启年间已蚕食东西伯利亚,到1632 年俄军已到达远东滨海,昔日北元的贝加尔湖,尼布楚一带已被殖民。 而1643年 清军才开始向黑龙江南岸探索,俄军即在此时进入到外兴安岭,建城殖民。1644年,明朝灭亡,清军入关。1646年俄军殖民黑龙江北岸。

到雅克萨之战爆发前,沙俄八十年间扩土万里,占据了北元贝加尔湖地区和黑龙江以北大片土地。此时清军最北的军事据点仅在吉林境内。顺治年间,沙俄在远东的土地上建立了大小十几个据点,其中以尼布楚城最大,雅克萨城次之。康熙年间,尼布楚的俄军就有三千人,雅克萨的俄军近千人(第二次为864人),沙俄在远东的总兵力接近六千。此时的中国,清朝在三百万平方公里的东北地区驻扎的八旗军总共不过5千余人。

康熙为了征讨沙俄,才开始扩充东北驻军,战前在东北地区集结了各族清军一万五千人,其中一万二千军队分散在奉天,吉林北部和黑龙江以南作后勤及总预备队,一则防止沙俄战败之后大举增兵东来,二则以备战胜后扩大战果,三则以部分作永戍黑龙江之用。但在战时,这些军队根本没有跨进黑龙江北岸。

黑龙江江北地区虽人烟稀少,各族百姓两次均积极的配合清军作战,当地后勤助战的百姓累计肯定上万,但都是次第轮换,最多的时候不过数千人而已,助战的当地百姓均为能骑善射的猎户,有很强的战斗力,但并非中国的正规军。

真正派去征讨沙俄的清军,第一次人数是三千人,其中福建藤牌兵六百人,水师陆军火炮近百门,陆军火绳枪50杆 。后来发现俄军垃圾,不堪一击,因此第二次兵员宿减,减为两千一百人,同时感受到俄式火器的犀利,因此为助战的边疆百姓赶制配发了一批火绳枪,福建六百藤牌兵本属绿营,后因军功被抬入八旗汉军骁骑营。

两次雅克萨之战,第一次俄军共九百余人,大炮四门,火绳枪四百余杆,长矛六百余杆,野战中被歼灭了数百,最后守城的为四百余人。第二次俄军八百六十四人,另有尼布楚援兵数百人。

清军第一次攻打雅克萨,俄军的哥萨克骑兵对抗满蒙骑兵,几回野战俄军都彻底失败,光是俘虏就有两百余人,最后打得俄军不敢出城。四百余人固守城池,而在八旗汉军大量的攻城重炮面前,雅克萨城只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就轻易攻破,俄军全体投降,俄军主将发誓永不侵犯,清军准其携武器离去,同时拆除雅克萨城,之后撤防南归,没有留兵驻守。

第二次俄军864人背信重来,携带火绳枪千余杆,长矛斧戟八百余杆,火炮10门,修建了更大的可以抵御轻型火炮射击的圆柱型城堡,继续骚扰边疆。清政府对此小股作战的方式不厌其烦,决心此战一定要一劳永逸,就是不单止要打怕你,还要打得你不敢再来。所以此战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的军事胜利,还要逼沙俄政府和谈。这次俄军由于见识了上次清军野战的厉害,八百余人坚守不出,清军也秉承上意,不欲一下子歼灭这股俄军,因此才选择围城不攻。

因为如果歼灭了俄军,没有意义,他以后还会再来,而且不知道俄军什么时候会再来,也没有其他方式去迫使俄国政府议和。围城初始,沙俄政府不欲议和,还想顽抗到底,命令从尼布楚派军增援,尼布楚派去六百援兵,野战被清军轻易击败,尼布楚再也不敢派兵过来。俄军八百余人就此困守,数次提出投降,清军都不允许。直到俄国答应派遣使臣东来议和,清政府才答应俄国政府的请求,准许投降,撤围放人,这时的俄军只剩下68人。这是战争为政治外交服务的一个具体的表现。

中俄双方交战人数,中国史书记载的一清二楚。俄军战败,原先在这里殖民数十年之久的土地被清军占据,在俄国史书上也是记载得清清楚楚,但俄国人认为是中国侵略了俄国,霸占了俄国的大片领土。俄方为了遮羞,故而把清军的数量无限夸大,有的人不动脑,有别意的照搬俄国史书,而不去看自己国家的史书,蓄意诋毁清朝时期的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是出于无知呢,还是无耻呢?

雅克萨和尼布楚当时本就是无主之地,后者或算漠北蒙古之地,但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不同,当时只是如附属国般臣服清朝,还没有纳入清朝版图。反观俄国占据此处,建城殖民数十年之久,按照先占先得的原则,满清也只能用“自古以来”作幌子了。

雅克萨城看着虽小,但拥有该城的意义,更是辐射了黑龙江北部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雅克萨确实是清军从俄国人手里硬夺过来的,此战的意义不单止夺了一城,还夺取了俄国殖民外东北几十年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分了中俄东段边界,这到今天依然有意义。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胜利,后人还不知足么?后人有这个本事么?

老实说,俄国踏进这片土地确实远比满清早,俄国人在此不单止有军队,还有百姓,苦心经营数十年被清军一举占据,俄国人耿耿于怀一直至今,我们认为《尼布楚条约》是平等的,俄国人却认为1689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是大清帝国强加给俄国的不平等条约,大清帝国通过战争,使得俄国割让了远东大片土地,俄国后来通过“平等的条约”(指《北京条约》,因为没发生战争)把本属于俄国的土地向中华帝国要回来,这是俄国的历史书,以及教科书的观点。

自于尼布楚地区呢,俄国已经应中国的要求派出使臣议和,而尼布楚城又还在俄国手里,在人家手里经营了几十年,怎么肯还回来?如果硬要,那就只有继续打,但我们本身就是想与俄国确定边界,一劳永逸。而且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康熙对外蒙古的如意算盘。

蒙古三大部分,当年只有漠南蒙古纳入清朝版图,漠北蒙古只算臣服清朝,漠西蒙古则还以清朝为敌。康熙的意图是想利用俄国人在蒙古附近形成的威慑,一则使得外蒙古各部与罗刹周旋互相耗损,使得喀尔喀和俄国都不能危害漠南和中原,二则使得蒙古各部王公的危险和不安感大大增强,只会更加依赖清军的保护,与清朝更加紧密,待到了适当的时机,更可以迫使外蒙古纳入清朝版图。

康熙这一政治意图在数年后得以实现,随着葛尔丹的东侵,以及外蒙古东边沙俄的威慑,喀尔喀蒙古各部感觉腹背受敌,1691年,康熙帝兵临漠北,举行了多伦会盟,才正式把外蒙古并入清朝版图,这时离《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仅隔三年。

这是一手很高明得连环策,满清以他人手中的尼布楚一带30万平方公里的苦寒之地为饵,最后“换得”的领土则是包括雅克萨为据点的外东北(60万),外蒙古(150万)和唐努乌梁海(30万)在内的2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基本从此消除了北境蒙古的边患。但却为170多年以后的子孙埋下了沙俄这个隐患。也算是一种利弊相随吧。